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森林树种论文--阔叶乔木论文--杨论文

杨树无性系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和抗旱性的研究

第一章 引论第1-13页
   ·目的和意义第8页
   ·研究进展第8-13页
     ·光合、蒸腾的研究概况第8-10页
     ·抗旱性的研究概况第10-12页
     ·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概况第12-13页
第二章 光合作用与蒸腾作用第13-24页
   ·引言第13页
   ·试验区自然概况第13页
   ·试验材料与方法第13-14页
     ·试验材料第13页
     ·测定方法第13-14页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14页
   ·结果与分析第14-23页
     ·净光合速率日进程第14页
     ·净光合速率及环境因子的方差分析第14-16页
     ·净光合速率与环境因子及其它生理参数的关系第16-19页
     ·蒸腾速率日变化第19-20页
     ·蒸腾速率及环境因子的方差分析第20页
     ·蒸腾速率与环境因子及其它生理参数的关系第20-22页
     ·水分利用效率的比较第22-23页
   ·小结第23-24页
第三章 水分参数与抗旱性第24-31页
   ·引言第24页
   ·研究方法第24-26页
     ·PV曲线水分参数测定原理第24页
     ·PV曲线水分参数测定方法第24-25页
     ·PV曲线水分参数求解原理第25页
     ·水分参数的计算公式第25-26页
     ·抗旱性指数的计算第26页
   ·结果与分析第26-30页
     ·不同无性系的PV曲线及水分参数第26-28页
     ·饱和含水时的渗透势ψ_(sat)、质壁分离点的渗透势ψ_(tlp)及其差值第28页
     ·质壁分离点的相对水含量RWC_(tlp)和相对渗透水含量ROWC_(tlp)第28-29页
     ·质外体水相对含量AWC第29页
     ·相对渗透水含量Ve/V_0第29页
     ·抗旱性指数DI第29页
     ·抗旱性的聚类分析第29-30页
   ·小结第30-31页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第31-33页
   ·结果第31页
   ·讨论第31-33页
     ·存在的问题第31-32页
     ·进一步的研究计划第32-33页
参考文献第33-36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第36-37页
致谢第37页

论文共3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HUM TH01、GSTM1及ACE基因遗传多态性与HBV宫内感染机制研究
下一篇: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方法研究--以山西省昔阳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