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黄牛核心群优化育种规划的研究
| 摘要 | 第1-8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8-19页 |
| 1. 动物育种规划方法的发展 | 第8-9页 |
| 2. 育种目标研究 | 第9-13页 |
| ·育种目标与育种最优化 | 第10页 |
| ·确定育种目标的方法 | 第10-11页 |
| ·经济学方法确定育种目标的研究 | 第11-12页 |
| ·国外肉牛育种目标研究 | 第12-13页 |
| 3. 优化杂交繁育体系的研究 | 第13-14页 |
| 4. 肉牛生产系统优化研究 | 第14-17页 |
| ·系统分析在动物育种中的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 ·系统分析法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 第15-16页 |
| ·系统分析方法在肉牛生产系统中的应用 | 第16-17页 |
| 5. 应用AI 和MOET 优化育种规划方案简要 | 第17-19页 |
| ·AI 育种方案 | 第17页 |
| ·MOET 育种方案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中国鲁西黄牛育种目标的确定 | 第19-41页 |
| 前言 | 第19-20页 |
| 1. 育种目标性状和选择性状的确定 | 第20-22页 |
| ·生长发育性状 | 第20-21页 |
| ·胴体性状 | 第21页 |
| ·繁殖性状 | 第21-22页 |
| 2 目标性状边际效益的计算 | 第22-38页 |
| ·育种、生产和市场体系 | 第23-24页 |
| ·基本参数 | 第24-28页 |
| ·边际效益的概念 | 第28页 |
| ·边际效益的估算方法和公式 | 第28页 |
| ·周岁重(YW) | 第28-29页 |
| ·育肥期日增重(FDG) | 第29-31页 |
| ·生长能力(GRC) | 第31-35页 |
| ·胴体等级(CQ) | 第35页 |
| ·产犊间隔(CI) | 第35-37页 |
| ·初产年龄(AFC) | 第37-38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8-39页 |
| 4. 讨论 | 第39-40页 |
| ·关于各类目标性状间的比例 | 第39页 |
| ·产犊间隔和初产年龄 | 第39页 |
| ·遗传参数的应用 | 第39-40页 |
| ·关于边际效益的计算方法 | 第40页 |
| ·关于生长能力 | 第40页 |
| 5. 结论 | 第40-41页 |
| 第三章 鲁西黄牛核心群优化育种规划的研究 | 第41-66页 |
| 前言 | 第41-42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2-50页 |
| ·群体的经济学参数及遗传参数 | 第42页 |
| ·生物学和育种技术参数 | 第42-44页 |
| ·群体结构参数 | 第44-45页 |
| ·育种成本及投资参数 | 第45-46页 |
| ·育种值估计信息来源 | 第46-47页 |
| ·规划过程中的基本计算方法 | 第47-50页 |
| ·计算机程序 | 第50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0-62页 |
| ·现行育种方案预期育种效果分析 | 第50-54页 |
| ·不同群体结构的优化结果 | 第54-59页 |
| ·不同群体规模育种方案的优化结果 | 第59-62页 |
| 3 讨论 | 第62-65页 |
| ·育种背景 | 第62页 |
| ·关于遗传参数的采用 | 第62-63页 |
| ·关于系统分析法 | 第63页 |
| ·关于使用年限 | 第63页 |
| ·关于群体规模 | 第63-64页 |
| ·关于最优化育种方案的实施 | 第64页 |
| ·育种方案的优化程度 | 第64-65页 |
| 4 结论 | 第65-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71页 |
| Abstract | 第71-73页 |
| 中英文缩写对照表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