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居住区规划论文

居住区“人车和谐”的道路系统研究

第一章 绪    论第1-13页
 第一节 中国私人汽车时代的到来第8-9页
  一 、统   计第8页
  二、 原   因第8-9页
  三、 分   布第9页
 第二节 汽车抢占人类生存空间第9-13页
  一、 道路系统第10-11页
  二、 视觉景观第11页
  三、 游憩环境第11页
  四、 停车容量第11-12页
  五、 小    结第12-13页
第二章 对居住区道路系统的早期探索第13-29页
 第一节 居住区道路系统的发展历程第13-15页
  一、 “田园城市”中的“人车分行”第13页
  二、 “邻里单位”第13-14页
  三、《雅典宪章》第14页
  四、0 ~70年代尝试“人车分行”第14页
  五、80 年代尝试新的“人车混行”第14-15页
  六、人车矛盾是在社区发展中平衡的第15页
 第二节 对“人车分行”交通体系的探索第15-21页
  一、雷德伯恩体系第15-16页
  二、邻里单位第16-17页
  三、英国新镇规划第17-18页
  四、日本“近邻住区”第18-19页
  五、前苏联住区规划第19页
  六、以小学为组织单位的小区构成模式第19-20页
  七、伦敦巴比坎中心第20-21页
 第三节 对“人车混行”交通体系的探索第21-29页
  一、荷兰温奈尔福法则第21-22页
  二、生活花园(Woonerf)第22-23页
  三、交通安宁运动第23-24页
  四、日本“步车共存道路系统”第24页
  五、“新城市主义”理论第24-26页
  六、中国的“人车混行”模式第26页
  七、北京首届专题研讨会第26-29页
第三章 实例分析第29-43页
 第一节 国外研究成果第29-33页
  一、实    例第29-33页
  二、结   论第33页
 第二节 国内研究成果概述第33-34页
  一、我国的相关规定第33页
  二、四种类型第33-34页
 第三节 国内建设实例分析第34-43页
  一、改良的“人车混行”第34-35页
  二、人车立交方式第35-38页
  三、车行外围方式第38-39页
  四、车行地下方式第39-42页
  五、小    结第42-43页
第四章 创建“人车和谐”的道路系统第43-53页
 第一节 道路的分级与设计深度第43-44页
  一、道路的重新分级第43页
  二、道路的设计深度第43-44页
 第二节 道路配置的基本原则第44-46页
  一、道路配置的目的第44页
  二、道路配置的原则第44-45页
  三、我国特有的混合交通第45-46页
 第三节 道路配置的具体措施第46-53页
  一、主  路第46页
  二、支  路第46页
  三、组团路第46-49页
  四、道路配置的3个类型第49-50页
  五、混行道的优先原则及措施第50-51页
  六、 种独立的交通网络第51页
  七、发展公共交通第51-53页
结  语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6页
致  谢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主动网络技术及其在网络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热风炉前置预热工艺设计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