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债期货交易研究
第1章 导 论 | 第1-20页 |
·研究目的 | 第15-17页 |
·结构安排 | 第17-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第2章 国债期货交易基本理论 | 第20-49页 |
·国债期货交易的概念与特征 | 第20-24页 |
·国债期货合约 | 第24-25页 |
·国债期货定价 | 第25-30页 |
·短期国债期货定价 | 第25-27页 |
·中长期国债期货定价 | 第27-30页 |
·国债期货交易的基本功能 | 第30-39页 |
·规避利率风险 | 第30-33页 |
·发现价格 | 第33页 |
·投机获利 | 第33-39页 |
·国债期货交易的运作 | 第39-49页 |
·市场组织结构 | 第39-46页 |
·国债期货交易的基本过程 | 第46-49页 |
第3章 发达国家国债期货交易及其启示 | 第49-85页 |
·发达国家国债期货交易概况 | 第49-81页 |
·美国国债期货交易 | 第52-68页 |
·英国国债期货交易 | 第68-74页 |
·日本国债期货交易 | 第74-78页 |
·德国国债期货交易 | 第78-79页 |
·法国国债期货交易 | 第79-81页 |
·发达国家国债期货交易对中国的启示 | 第81-85页 |
·注重国债现货市场的培育完善 | 第81页 |
·设计科学合理的国债期货合约 | 第81-82页 |
·加强风险管理 | 第82-83页 |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 第83页 |
·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 | 第83-84页 |
·注重国债期货市场法律法规的建设 | 第84-85页 |
第4章 中国国债期货交易试点回顾及失败原因分析 | 第85-111页 |
·中国国债期货交易试点回顾 | 第85-97页 |
·中国国债期货交易试点概况 | 第85-89页 |
·试点期间中国国债期货交易制度 | 第89-96页 |
·中国国债期货交易试点的意义 | 第96-97页 |
·中国国债期货交易试点失败的原因分析 | 第97-111页 |
·中国国债期货交易试点失败的直接原因 | 第97-102页 |
·中国国债期货交易试点失败的深层次原因 | 第102-111页 |
第5章 重推中国国债期货交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 第111-128页 |
·重推中国国债期货交易的必要性分析 | 第111-120页 |
·规避中国国债利率风险 | 第111-117页 |
·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 | 第117-118页 |
·适应加入WTO的需要 | 第118-119页 |
·满足广大投资者的投资需求 | 第119页 |
·成为中国金融期货发展的先导 | 第119-120页 |
·重推中国国债期货交易的可行性分析 | 第120-128页 |
·重推中国国债期货交易的有利因素 | 第120-126页 |
·重推中国国债期货交易的不利因素 | 第126页 |
·结论 | 第126-128页 |
第6章 重推中国国债期货交易的构想 | 第128-158页 |
·进一步完善国债现货市场 | 第128-135页 |
·设计国债期货合约 | 第135-137页 |
·加强政府监管 | 第137-141页 |
·建立国债期货行业协会 | 第141-144页 |
·加强交易所的管理 | 第144-147页 |
·建立独立的结算公司 | 第147-151页 |
·加强期货经纪公司的管理 | 第151-155页 |
·建立和发展国债期货投资基金 | 第155-156页 |
·加强国债期货知识传播和从业人员培养、遴选和约束 | 第156-158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58-161页 |
后 记 | 第161-162页 |
致 谢 | 第162-1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