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物理学论文--光学论文--应用光学论文

神光Ⅲ远场诊断系统光学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

第一章 综述第1-21页
   ·课题背景第7-9页
   ·ICF光学诊断系统第9-11页
   ·固体激光器第11-18页
     ·固体激光器的发展历史第11-12页
     ·固体激光器未来大的发展方向简述第12-13页
     ·固体激光器的组成原理第13-18页
   1 工作物质第14页
   2 泵浦系统第14-16页
   3 谐振腔第16页
   4 冷却系统第16-17页
   5 激光器Q开关第17-18页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成果第18-21页
     ·论文主要内容第18-19页
     ·论文完成的主要成果第19-21页
第二章 远场诊断系统光学设计第21-48页
 引言第21-22页
   ·真空诊断组件设计第22-32页
     ·旋转椭球面反射镜系统成像基本原理第23-24页
     ·旋转椭球面反射镜成像结构参数计算第24-25页
     ·旋转椭球面对焦斑成像ZEMAX程序设计第25-27页
     ·旋转椭球面对焦斑成像放大倍数计算第27-28页
     ·消色差准直透镜设计第28-31页
     ·旋转椭球面反射镜系统光路调整第31-32页
   ·焦斑成像诊断模块设计第32-35页
     ·放大成像透镜组设计参数第32页
     ·设计结果第32-35页
   a) 单透镜方案第33-34页
   b) 双分离透镜方案第34-35页
   ·时空诊断模块第35-39页
     ·时间测量设计第35页
     ·远场成像诊断设计第35-36页
       ·远场成像诊断设计思想第35-36页
       ·远场成像诊断设计结果第36页
     ·近场成像诊断像差估算第36-37页
       ·近场低倍成像诊断单透镜FL3-02第37页
       ·近场高倍成像诊断单透镜FL3-03第37页
     ·双分离透镜作近场诊断的像差计算及设计第37-39页
       ·近场诊断低倍成像双分离透镜FL3-02-01第38-39页
       ·近场诊断高倍成像双分离透镜FL3-03-01第39页
   ·脉冲能量诊断模块设计第39-40页
     ·脉冲能量组件设计说明第39-40页
     ·能量模块缩束镜FL4-01设计结果第40页
   ·光学成像系统对靶点轴外点及漂移带来的像差分析第40-44页
     ·椭球面成像轴外像差的计算第40-43页
     ·焦斑成像5倍放大镜组的轴外点像差计算第43-44页
   ·光学元件的加工可行性分析第44-47页
     ·椭球面的加工方案第44-46页
     ·镀膜及其他光学零件的加工第46-47页
   ·总结第47-48页
第三章 氙灯泵浦YAG脉冲固体激光器理论与实验研究第48-75页
   ·引言第48-49页
   ·氙灯泵浦YAG脉冲激光形成原理第49-54页
     ·光的受激辐射第49-50页
     ·粒子数反转第50-51页
     ·激光工作物质的增益第51-52页
     ·工作物质损耗第52页
     ·自激振荡的形成第52-53页
     ·激光振荡速率方程第53-54页
   ·工作物质Nd:YAG特性研究第54-56页
   ·泵浦系统简介第56-59页
     ·脉冲氙灯第56-57页
     ·泵浦电源第57-58页
     ·聚光腔第58-59页
   ·冷却系统第59-60页
   ·谐振腔第60-64页
   ·电光Q开关第64-68页
   ·激光器的装配与调试第68-70页
     ·激光器的装配第68-69页
     ·激光器的调试第69-70页
   ·实验结果第70-74页
     ·光束质量测量第71页
     ·激光脉冲时间特性的测量第71-73页
     ·激光器斜效率的测量第73-74页
   ·结论第74-75页
第四章 SBS液池位相共轭激光器第75-84页
   ·SBS激光器实现原理第75-78页
     ·受激布里渊散射(SBS)基本原理及波动方程第75-77页
     ·SBS的位相共轭现象第77-78页
   ·SBS液池及循环过滤系统设计第78-81页
   ·系统在实际激光系统中的应用结果第81-83页
   ·结论第83-84页
第五章 LD泵浦微片固体激光器研究第84-94页
   ·掺Cr~(4+)的Nd:YAG被动调Q微片激光器第84-89页
     ·理论描述第85-87页
     ·实验研究第87-89页
   ·Nd~(3+):YVO_4增益开关微片激光器第89-93页
     ·试验装置第90页
     ·采用普通透镜会聚泵浦光之实验结果第90-91页
     ·采用自聚焦透镜会聚泵浦光之实验结果第91-92页
     ·实验结果分析第92-93页
   ·结论第93-94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94-95页
参考文献第95-99页
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第99-100页
致谢第100页

论文共1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兔耳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下一篇:悬索桥非线性有限元静力分析及程序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