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惑侦查制度探微
一、 诱惑侦查概述 | 第1-17页 |
(一) 诱惑侦查的概念辨析 | 第7-9页 |
(二) 诱惑侦查的由来 | 第9-10页 |
(三) 诱惑侦查的类型 | 第10-13页 |
(四) 诱惑侦查与传统侦查方式的区别及其利弊分析 | 第13-17页 |
二、 诱惑侦查之争论及其在各国的实践 | 第17-22页 |
三、 诱惑侦查的多维分析 | 第22-37页 |
(一) 诱惑侦查的价值分析 | 第22-25页 |
(二) 诱惑侦查的目的分析 | 第25-28页 |
(三) 诱惑侦查的合法性分析 | 第28-30页 |
(四) 警察圈套(或说侦查陷阱)成立标准分析 | 第30-35页 |
(五) 诱惑侦查不当的法律后果分析 | 第35-37页 |
四、 建立我国诱惑侦查制度的基本构想 | 第37-49页 |
(一) 立法确立诱惑侦查制度的必要性 | 第37-38页 |
(二) 立法确立及适用诱惑侦查制度应坚持的原则 | 第38-41页 |
1. 平衡原则 | 第38-39页 |
2. 权衡原则 | 第39-41页 |
3. 法制国家程序原则 | 第41页 |
(三) 诱惑侦查的适用主体 | 第41-43页 |
(四) 诱惑侦查适用的案件范围 | 第43-44页 |
(五) 诱惑侦查的适用对象 | 第44-45页 |
(六) 诱惑侦查的行为方式 | 第45-46页 |
(七) 诱惑侦查的程序控制 | 第46页 |
(八) 诱惑侦查的救济机制 | 第46-49页 |
1. 确立有限度的警察圈套无罪辩护制度 | 第47页 |
2. 实体性辩护 | 第47-48页 |
3. 程序性辩护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后记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