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真培训中学员操作技能评价模型与自动评价系统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页 |
英文摘要 | 第3-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6-11页 |
1.1 电站仿真机概述 | 第6-7页 |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7-8页 |
1.3 成绩评定系统的研究 | 第8-9页 |
1.4 研究目的、内容 | 第9-10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0-11页 |
第二章 电站设备及仿真机运行特点 | 第11-15页 |
2.1 电站各设备系统概述 | 第11页 |
2.2 电站设备运行特点 | 第11-13页 |
2.2.1 电站的启停运行 | 第11-12页 |
2.2.2 电站的故障处理运行 | 第12-13页 |
2.3 仿真机运行特点 | 第13-14页 |
2.3.1 报警量 | 第13页 |
2.3.2 过程量 | 第13页 |
2.3.3 过程曲线 | 第13-1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14-15页 |
第三章 专家系统 | 第15-24页 |
3.1 专家系统概述 | 第15-18页 |
3.1.1 专家系统的概念 | 第15页 |
3.1.2 专家系统的类型与特点 | 第15-16页 |
3.1.3 专家系统的结构 | 第16-18页 |
3.2 知识库与推理机 | 第18-20页 |
3.2.1 产生式规则 | 第18-20页 |
3.2.2 推理机 | 第20页 |
3.3 知识获取 | 第20-23页 |
3.3.1 知识获取的任务和方式 | 第20-22页 |
3.3.2 知识的组织和管理 | 第22-2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四章 评价模型和自动评价系统设计 | 第24-32页 |
4.1 系统和过程的分解 | 第24-25页 |
4.2 专家系统实现 | 第25-26页 |
4.2.1 规则库的实现 | 第25-26页 |
4.2.2 推理机的实现 | 第26页 |
4.3 成绩评定考核内容 | 第26-30页 |
4.3.1 报警量的考核 | 第26-27页 |
4.3.2 过程量的考核 | 第27-29页 |
4.3.3 过程曲线的考核 | 第29-30页 |
4.4 成绩评定系统的优点 | 第30-3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五章 自动评价系统实现 | 第32-54页 |
5.1 冷态启动考核的主要内容 | 第32-36页 |
5.1.1 冷态启动全过程概括 | 第32页 |
5.1.2 子过程考核分析 | 第32-36页 |
5.2 冷态启动考核的参数设置 | 第36-39页 |
5.2.1 报警量 | 第36-37页 |
5.2.2 过程量 | 第37-39页 |
5.2.3 过程曲线 | 第39页 |
5.3 冷态启动成绩评定软件的实现 | 第39-52页 |
5.3.1 成绩评定系统的启动 | 第39页 |
5.3.2 成绩评定系统——构置 | 第39-48页 |
5.3.2.1 报警量构置 | 第39-42页 |
5.3.2.2 过程量构置 | 第42-45页 |
5.3.2.3 过程曲线构置 | 第45-48页 |
5.3.3 成绩评定系统——考核 | 第48-50页 |
5.3.3.1 冷态启动全过程考核 | 第48-49页 |
5.3.3.2 冷态启动子过程考核 | 第49-50页 |
5.3.4 成绩评定文件 | 第50-52页 |
5.4 成绩评定系统考核实验 | 第52-5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