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8页 |
1 引言 | 第8-11页 |
·理想株型的研究和发展 | 第8-9页 |
·超级稻研究进展 | 第9-10页 |
·新株型稻和亚种间杂交稻存在的问题 | 第10-1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1-16页 |
·大田试验 | 第11-13页 |
·材料与栽培概况 | 第11页 |
·~(14)C标记 | 第11页 |
·取样与测定 | 第11-13页 |
·干物质重、叶面积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测定 | 第11-12页 |
·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和根系活力 | 第12页 |
·籽粒生理活性测定 | 第12页 |
·维管束测定 | 第12-13页 |
·考种与计产 | 第13页 |
·盆栽试验 | 第13-14页 |
·土壤水分处理 | 第13-14页 |
·外源激素处理 | 第14页 |
·水培试验 | 第14-15页 |
·材料与栽培概况 | 第14-15页 |
·取样与测定 | 第15页 |
·数据处理 | 第15-1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16-36页 |
·产量与产量构成 | 第16-17页 |
·物质生产与源库比 | 第17-21页 |
·物质运转 | 第21-22页 |
·茎输导组织解剖结构 | 第22-25页 |
·籽粒生理活性及其与物质运转关系 | 第25-27页 |
·籽粒灌浆与物质运转的调控 | 第27-36页 |
·土壤水分的调控作用 | 第27-34页 |
·对物质运转与产量的影响 | 第27-31页 |
·适度土壤干旱促进物质运转的生理机制 | 第31-34页 |
·外源激素的调控作用 | 第34-36页 |
4 讨论 | 第36-40页 |
·新株型稻和亚种间杂交稻的产量源库特征 | 第36页 |
·新株型稻和亚种间杂交稻物质运转率低的原因 | 第36-38页 |
·对超级稻研究的几点思考 | 第38-40页 |
·关于扩库途径 | 第38页 |
·分蘖能力与生物产量 | 第38-39页 |
·育种的改良方向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5页 |
附表 | 第45-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