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英文摘要 | 第8-11页 |
英文缩略词 | 第11-12页 |
1 引言 | 第12-27页 |
1.1 芸薹属植物遗传图谱的构建 | 第12-15页 |
1.1.1 作图群体的建立 | 第12-14页 |
1.1.2 遗传连锁图的构建 | 第14-15页 |
1.2 植物数量性状的QTL定位研究 | 第15-17页 |
1.2.1 QTL分析的现状 | 第16-17页 |
1.2.2 QTL的精细定位 | 第17页 |
1.3 分子遗传图谱构建中常用的几种分子标记技术 | 第17-20页 |
1.3.1 RFLP(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 第17-18页 |
1.3.2 RAPD(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 第18-19页 |
1.3.3 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 | 第19页 |
1.3.4 AFLP(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 第19-20页 |
1.4 芸薹属植物遗传图谱的研究意义 | 第20-22页 |
1.4.1 利用分子标记进行基因定位 | 第20页 |
1.4.2 在标记辅助选择育种上的应用 | 第20-21页 |
1.4.3 芸薹属比较基因组与进化研究 | 第21-22页 |
1.5 大白菜芜菁花叶病毒的研究进展 | 第22-25页 |
1.5.1 TuMv的株系分化 | 第23页 |
1.5.2 白菜TuMV抗性遗传规律的研究 | 第23-24页 |
1.5.3 白菜TuMV抗病育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4-25页 |
1.6 立题依据、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5-27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7-37页 |
2.1 材料 | 第27页 |
2.2 方法 | 第27-37页 |
2.2.1 田间取样 | 第27页 |
2.2.2 白菜基因组DNA的提取与纯化 | 第27-28页 |
2.2.3 RAPD扩增与扩增产物电泳检测 | 第28-29页 |
2.2.3.1 反应体系 | 第28-29页 |
2.2.3.2 反应程序 | 第29页 |
2.2.3.3 电泳检测扩增产物 | 第29页 |
2.2.4 AFLP扩增与产物检测 | 第29-32页 |
2.2.4.1 AFLP分析 | 第29-30页 |
2.2.4.2 AFLP组合选择 | 第30页 |
2.2.4.3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第30-32页 |
2.2.4.4 银染显色 | 第32页 |
2.2.5 SSR扩增与产物检测 | 第32-34页 |
2.2.5.1 实验装置 | 第32-33页 |
2.2.5.2 SSR引物与反应体系 | 第33页 |
2.2.5.3 反应程序 | 第33-34页 |
2.2.5.4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银染检测 | 第34页 |
2.2.6 抗TuMV接种鉴定 | 第34-36页 |
2.2.6.1 苗期人工接种鉴定 | 第34-35页 |
2.2.6.2 田间鉴定 | 第35-36页 |
2.2.7 数据记录与标记命名 | 第36页 |
2.2.8 连锁及数据统计分析 | 第36-37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7-64页 |
3.1 图谱构建 | 第37-56页 |
3.1.1 RAPD分析 | 第37-41页 |
3.1.1.1 多态性引物筛选 | 第37-39页 |
3.1.1.2 DH群体RAPD标记的分离 | 第39-40页 |
3.1.1.3 呈现共显性的RAPD标记 | 第40-41页 |
3.1.2 AFLP分析 | 第41-46页 |
3.1.2.1 模板DNA制备及单酶切检测 | 第41-43页 |
3.1.2.2 AFLP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43页 |
3.1.2.3 AFLP引物筛选 | 第43-45页 |
3.1.2.4 DH群体AFLP标记的分离 | 第45-46页 |
3.1.3 SSR分析 | 第46-48页 |
3.1.3.1 SSR引物扩增片段多态性 | 第46-47页 |
3.1.3.2 多态SSR位点在DH群体上的分布 | 第47-48页 |
3.1.4 图谱构建 | 第48-56页 |
3.1.4.1 分子连锁图的基本特征 | 第48-51页 |
3.1.4.2 标记的来源及群体的偏分离分析 | 第51-56页 |
3.2 大白菜抗TuMV性状的QTL定位 | 第56-64页 |
3.2.1 TuMV性状表型及其遗传特点 | 第56-58页 |
3.2.2 QTL定位及其遗传参数估算 | 第58-64页 |
4 讨论 | 第64-74页 |
4.1 作图群体及标记种类对图谱和QTL定位的影响 | 第64-66页 |
4.1.1 作图群体对QTL定位的影响 | 第64-65页 |
4.1.2 不同标记对遗传图谱构建效率评价 | 第65-66页 |
4.2 遗传图谱构建 | 第66-70页 |
4.2.1 分子图谱大小比较 | 第66-67页 |
4.2.2 标记的分离及偏分离产生的机制 | 第67-69页 |
4.2.3 连锁群的染色体定位分析 | 第69-70页 |
4.3 TuMV抗性的QTL分析 | 第70-73页 |
4.3.1 TuMV的QTL定位 | 第70-72页 |
4.3.2 QTL分析的统计方法 | 第72-73页 |
4.4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 第73-74页 |
5 结论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5页 |
附录 | 第85-94页 |
致谢 | 第94-9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