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外源DNA导入小麦变异后代的抗旱耐盐性初步鉴定和验证

中文摘要第1-8页
英文摘要第8-10页
英文符号缩略表第10-11页
1 前言第11-20页
 1.1 外源DNA直接导入技术研究进展第11-18页
  1.1.1 外源DNA导入的理论基础-DNA片段杂交假说的提出第11页
  1.1.2 外源DNA直接导入的主要技术第11-12页
   1.1.2.1 花粉管通道法第12页
   1.1.2.2 其他直接导入法第12页
  1.1.3 外源DNA导入后产生的变异类型第12-14页
   1.1.3.1 供体性状的表达第12-13页
   1.1.3.2 抗病型的转移第13页
   1.1.3.3 产生特殊类型的变异第13页
   1.1.3.4 变异的遗传规律第13-14页
  1.1.4 外源DNA导入技术的验证第14-16页
   1.1.4.1 分子验证第14-16页
   1.1.4 .2 细胞学证据第16页
   1.1.4.3 蛋白质电泳验证第16页
  1.1.5 外源DNA.导入技术在植物遗传育种方面的应用第16-17页
  1.1.6 外源DNA导入技术的应用前景及展望第17-18页
 1.2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8-20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0-27页
 2.1 材料第20页
 2.2 方法第20-27页
  2.2.1 外源DNA导入第20页
  2.2.2 抗旱性鉴定第20-21页
   2.2.2.1 抗旱性水培鉴定第20页
   2.2.2.2 抗旱性土培鉴定第20-21页
  2.2.3 耐盐性鉴定第21-23页
   2.2.3.1 耐盐性水培鉴定第21页
   2.2.3.2 耐盐性土培鉴定第21页
   2.2.3.3 耐盐生理指标的测定第21-23页
  2.2.4 RAPD分析第23-24页
   2. 2.4.1 基因组DNA的提取第23页
   2.2.4.2 PCR反应第23-24页
   2.2.4.3 凝胶电泳及硝酸银染色第24页
  2.2.5 醇溶蛋白电泳第24页
   2.2.5.1 样品提取第24页
   2.2.5.2 电泳第24页
  2.2.6 酯酶同工酶电泳第24-26页
  2.2.7 农艺性状调查第26-27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7-43页
 3.1 变异后代的室内抗旱性鉴定结果及分析第27-33页
  3.1.1 抗旱性水培鉴定结果及分析第27-32页
   3.1.1.1 “芽鞘法”、抗旱鉴定结果及分析第27-29页
   3.1.1.2 主胚根长度、根数与抗旱性的关系第29-32页
  3.1.2 抗旱性土培鉴定结果及分析第32-33页
 3.2 耐盐性鉴定第33-39页
  3.2.1 耐盐性水培鉴定第33-35页
  3.2.2 耐盐性土培鉴定结果第35页
  3.2.3 生理指标的测定第35-39页
   3.2.3.1 脯氨酸含量测定第35-37页
   3.2.3.2 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第37-39页
 3.3 RAPD分析结果第39-40页
 3.4 醇溶蛋白分析结果第40-41页
 3.5 酯酶同工酶分析第41-42页
 3.6 室内考种结果第42-43页
4 讨论第43-45页
 4.1 花粉管通道法在作物遗传改良的应用价值第43页
 4.2 抗旱耐盐鉴定方法的应用第43页
 4.3 RAPD验证的应用第43-44页
 4.4 醇溶蛋白和同工酶电泳结果讨论第44页
 4.5 进一步验证第44-45页
5 结论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52页
致谢第52-54页
图版第54-53页
图版说明第53-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三维会计基本理论问题研究
下一篇:山东梁山县方言语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