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论 | 第1-30页 |
1 引言 | 第13-14页 |
2 研究动机 | 第14-20页 |
·复杂行为过程建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 第14-16页 |
·过程模型的概念 | 第14页 |
·过程建模的必要性 | 第14-15页 |
·过程建模的重要性 | 第15-16页 |
·工程蓝图的启发 | 第16页 |
·统一建模语言UML在行为过程建模方面的缺陷和不足 | 第16-17页 |
·传统过程开发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7-20页 |
·影响图形化技术发展的一些趋势和因素 | 第20页 |
3 研究工作的目标 | 第20-23页 |
·总体目标 | 第21页 |
·具体目标 | 第21-23页 |
4 方法学概述 | 第23-26页 |
·方法学的主要内容 | 第24页 |
·过程蓝图语言 | 第24-26页 |
·开发过程 | 第26页 |
5 过程蓝图CASE工具 | 第26-27页 |
6 本文的工作 | 第27-28页 |
7 论文的组织 | 第28-30页 |
第二章 过程蓝图语言 | 第30-100页 |
1 方法和组织 | 第30-33页 |
·范围和目标 | 第30页 |
·语言定义方法 | 第30-31页 |
·元模型的规格说明结构 | 第31-32页 |
·语言形式化 | 第32-33页 |
·形式化层次 | 第32页 |
·形式化语言的使用 | 第32-33页 |
·自然语言的使用 | 第33页 |
2 过程蓝图的基本概念和基础设施 | 第33-40页 |
·基本概念 | 第33-36页 |
·动作 | 第33页 |
·数据流 | 第33页 |
·控制流 | 第33-34页 |
·过程 | 第34页 |
·基本概念关系模型 | 第34-35页 |
·并发概念模型和顺序实现模型 | 第35-36页 |
·过程蓝图、编程语言及其过程源代码之间的关系 | 第36页 |
·语言的基本构造 | 第36-38页 |
·语言的构成 | 第38页 |
·三层描述二级映射的体系结构 | 第38-40页 |
·概念、逻辑和实现三层抽象描述 | 第38-39页 |
·控制流和数据流二级映射 | 第39页 |
·统一过程结构 | 第39-40页 |
3 抽象概念结构图 | 第40-48页 |
·基本集合 | 第40-41页 |
·抽象语法 | 第41-42页 |
·良构规则 | 第42-43页 |
·动作语义 | 第43-46页 |
·顺序动作 | 第43页 |
·并发动作 | 第43页 |
·单项选择动作 | 第43-44页 |
·多项选择动作 | 第44页 |
·循环动作 | 第44页 |
·异常处理动作 | 第44-45页 |
·基本动作 | 第45页 |
·模块动作 | 第45页 |
·跳转动作 | 第45-46页 |
·未定义动作 | 第46页 |
·图形表示方法 | 第46-47页 |
·基本图形记法 | 第46-47页 |
·图形表示实例 | 第47页 |
·应用 | 第47-48页 |
·小结 | 第48页 |
4 抽象逻辑结构图 | 第48-58页 |
·基本集合 | 第48-53页 |
·抽象语法 | 第53-54页 |
·良构规则 | 第54-56页 |
·图形表示方法 | 第56-57页 |
·JAVA抽象逻辑结构图 | 第56页 |
·C++抽象逻辑结构图 | 第56页 |
·VB抽象逻辑结构图 | 第56页 |
·VFP抽象逻辑结构图 | 第56页 |
·PASCAL抽象逻辑结构图 | 第56-57页 |
·图形表示实例 | 第57页 |
·小结 | 第57-58页 |
5 抽象实现结构图 | 第58-61页 |
·基本集合 | 第58页 |
·抽象语法 | 第58-59页 |
·良构规则 | 第59页 |
·图形表示法 | 第59页 |
·图形表示实例 | 第59-60页 |
·小结 | 第60-61页 |
6 过程蓝图 | 第61-87页 |
·基本函数 | 第61页 |
·直观元模型 | 第61-81页 |
·抽象语法 | 第62-66页 |
·良构规则 | 第66-81页 |
·统一元模型 | 第81-87页 |
·抽象语法 | 第82-85页 |
·良构规则 | 第85-87页 |
·完备性规则 | 第87页 |
7 过程蓝图语言的完整性 | 第87-97页 |
·过程蓝图的有效性和一致性 | 第87-95页 |
·概念结构和逻辑结构的有效性与一致性 | 第88-91页 |
·概念结点与逻辑结点间双向映射函数的有效性 | 第91-95页 |
·过程蓝图的完备性 | 第95页 |
·语言控制构造的完备性 | 第95页 |
·规格说明的完备性 | 第95页 |
·过程蓝图的正确性 | 第95-97页 |
·过程蓝图的完整性 | 第97页 |
8 用法指南 | 第97-99页 |
9 总结 | 第99-100页 |
第三章 过程蓝图的设计原理和性质 | 第100-132页 |
1 设计要求 | 第100-101页 |
2 设计目标 | 第101页 |
3 设计原则 | 第101-102页 |
4 分层设计理性 | 第102-107页 |
·分层描述性 | 第102-105页 |
·程序独立性 | 第105-107页 |
·程序独立性的概念 | 第105页 |
·程序独立性的实现 | 第105-106页 |
·程序独立性的意义 | 第106-107页 |
5 设计内容 | 第107页 |
6 表示法设计 | 第107-115页 |
·控制流和数据流的表示 | 第108页 |
·动作及其结构关系的表示 | 第108-109页 |
·过程的表示 | 第109-112页 |
·树形结构表示 | 第109-110页 |
·过程的表示层次 | 第110-111页 |
·概念结构表示 | 第111页 |
·逻辑结构表示 | 第111页 |
·实现结构表示 | 第111页 |
·统一结构表示 | 第111页 |
·过程源代码表示 | 第111-112页 |
·表示法的属性 | 第112-115页 |
·抽象性 | 第112页 |
·可见性 | 第112-113页 |
·技术特性 | 第113-114页 |
·特点 | 第114-115页 |
7 过程蓝图的性质与目标 | 第115-121页 |
·过程蓝图的目的 | 第115页 |
·过程蓝图的范围 | 第115-116页 |
·过程蓝图的语境 | 第116页 |
·过程蓝图的含义 | 第116-117页 |
·过程蓝图的作用 | 第117-118页 |
·过程蓝图的功能 | 第118-119页 |
·过程蓝图的用途 | 第119-121页 |
·过程蓝图的优点 | 第121页 |
8 相关工作比较 | 第121-132页 |
·过程表示法的分类 | 第121-122页 |
·比较对象的选择 | 第122页 |
·比较项目和原则 | 第122-123页 |
·比较与分析 | 第123-130页 |
·控制结构的清晰性 | 第123-124页 |
·程序风格的规律性 | 第124页 |
·初期测试的容易性 | 第124页 |
·易编码性 | 第124-125页 |
·数据结构图式可描述性 | 第125页 |
·机器处理的容易性 | 第125-126页 |
·空间布局效率的良好性 | 第126页 |
·分层描述性 | 第126-127页 |
·分层描述的一致性 | 第127-128页 |
·可视性 | 第128页 |
·基本结构化构造 | 第128-129页 |
·并发控制构造 | 第129-130页 |
·讨论 | 第130-132页 |
第四章 过程蓝图开发 | 第132-163页 |
1 过程蓝图开发技术的层次 | 第132页 |
2 过程蓝图开发过程 | 第132-141页 |
·阶段、制品和活动 | 第133-139页 |
·阶段划分 | 第133-135页 |
·阶段制品 | 第135-136页 |
·阶段活动 | 第136-139页 |
·开发工作流程 | 第139-140页 |
·过程蓝图开发过程的特点 | 第140-141页 |
3 过程蓝图设计技术 | 第141-155页 |
·过程蓝图设计模型 | 第141-144页 |
·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设计模型 | 第141-142页 |
·增量迭代、平滑过渡的演化设计模型 | 第142-144页 |
·过程蓝图设计方法 | 第144-151页 |
·抽象概念结构图的设计方法 | 第144-148页 |
·抽象概念结构图的一致性同步更新方法 | 第148-151页 |
·设计实例 | 第151-155页 |
·问题规格说明 | 第151页 |
·使用过程蓝图解决此问题的各步结果 | 第151-155页 |
4 与软件分析和设计技术的结合 | 第155-157页 |
·与结构化分析和设计技术的结合 | 第156页 |
·与面向对象分析和设计技术的结合 | 第156-157页 |
5 技术效用分析 | 第157-163页 |
·程序质量效用 | 第157-160页 |
·在正确性方面 | 第157-158页 |
·在可靠性方面 | 第158页 |
·在可测试性方面 | 第158页 |
·在可使用性方面 | 第158页 |
·在可移植性和可重用性方面 | 第158页 |
·在程序效率方面 | 第158-159页 |
·在可维护性方面 | 第159-160页 |
·小结 | 第160页 |
·开发效率效用 | 第160页 |
·软件管理效用 | 第160-163页 |
第五章 过程蓝图CASE工具 | 第163-176页 |
1 过程蓝图CASE工具基本概念 | 第163-166页 |
·工具与方法的关系 | 第163页 |
·手工构造存在的问题 | 第163-164页 |
·CASE工具的作用 | 第164页 |
·工具开发的目标 | 第164-165页 |
·工具的构成 | 第165-166页 |
2 JAVA可视化面向对象程序议计支撑系统的设计 | 第166-174页 |
·设计背景 | 第166-167页 |
·体系结构设计 | 第167-168页 |
·子系统设计 | 第168-171页 |
·建模子系统 | 第168-169页 |
·类库信息管理子系统 | 第169-170页 |
·代码文档生成子系统 | 第170-171页 |
·资源管理子系统 | 第171页 |
·环境数据库设计 | 第171-172页 |
·项目数据库PTDB | 第171-172页 |
·系统类库SCDB | 第172页 |
·用户类库UCDB | 第172页 |
·模型数据库MDB | 第172页 |
·界面设计 | 第172-174页 |
·集成开发环境用户界面 | 第172-173页 |
·过程蓝图编辑器界面 | 第173-174页 |
·系统的特点 | 第174页 |
3 方法和工具的初步应用 | 第174-176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176-182页 |
1 过程蓝图的统一性 | 第176-177页 |
2 本文的贡献 | 第177-178页 |
3 过程蓝图在可视化程序自动重构方面的潜力 | 第178-179页 |
4 今后的工作 | 第179-182页 |
·现有技术的进一步工作 | 第180页 |
·可视化程序自动重构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工作 | 第180-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182-193页 |
致谢 | 第193-194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1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