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有机化学论文

从米糠蜡提取分离高级脂肪醇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英文摘要第4-6页
目录第6-9页
符号说明第9-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30页
 1.1 三十烷醇(TA)开发与研究进展第11-12页
 1.2 三十烷醇的生理功能和实用效果第12页
 1.3 三十烷醇的应用第12-14页
  1.3.1 三十烷醇(TA)乳粉在农业上的应用第12-14页
  1.3.2 三十烷醇在其它领域的应用第14页
 1.4 三十烷醇制备工艺研究第14-16页
  1.4.1 合成法制备三十烷醇第14-15页
  1.4.2 从蜂蜡中制备三十烷醇第15页
  1.4.3 三相催化从蜂蜡制取三十烷醇第15页
  1.4.4 超声辐射蜂蜡皂化反应制备三十烷醇第15-16页
  1.4.5 相转移催化从米糠蜡制取三十烷醇第16页
 1.5 二十八烷醇的开发与研究进展第16-18页
 1.6 二十八烷醇的生理功能和实用效果第18页
 1.7 二十八烷醇的应用第18-19页
 1.8 二十八烷醇制备工艺研究进展第19-21页
  1.8.1 人工合成法制备二十八烷醇第19-20页
  1.8.2 从虫蜡还原制取二十八烷醇第20页
  1.8.3 从虫蜡提取分离二十八烷醇第20页
  1.8.4 从米糠蜡中分离提取二十八烷醇第20-21页
 1.9 微波辐射应用于有机反应的研究进展第21-24页
  1.9.1 微波化学的作用机理第21-23页
  1.9.2 微波加快的有机合成反应第23页
  1.9.3 微波诱导催化机理第23-24页
  1.9.4 微波加快化学反应技术的发展趋势第24页
 1.10 新型分离技术在物质提取及纯化中的应用第24-29页
  1.10.1 分子蒸馏技术的应用及发展第25-26页
  1.10.2 连续床色谱分离技术的应用第26-27页
  1.10.3 双水相萃取的应用第27页
  1.10.4 超声提取的应用第27-28页
  1.10.5 液膜分离的应用第28页
  1.10.6 超临界萃取技术的应用第28-29页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二章 实验研究第30-46页
 2.1 实验方法第30-32页
  2.1.1 实验原料第30页
  2.1.2 实验设备第30-31页
  2.1.3 分析方法第31-32页
 2.2 米糠蜡皂化正交试验设计第32-33页
 2.3 米糠蜡皂化正交试验分析第33-36页
  2.3.1 无微波辐射的皂化反应正交试验分析第33-35页
  2.3.2 微波辐射皂化反应正交试验分析第35-36页
 2.4 分步结晶法萃取高级脂肪醇第36-42页
  2.4.1 气相色谱图第37-41页
  2.4.2 二十八烷醇含量第41-42页
 2.5 最优工艺条件的确定第42-45页
  2.5.1 无微波辐射皂化反应最优工艺条件确定第42-43页
   2.5.1.1 最优催化剂的确定第42页
   2.5.1.2 最优皂化反应温度的确定第42页
   2.5.1.3 最优皂化反应时间的确定第42-43页
   2.5.1.4 最优KOH过量百分比的确定第43页
  2.5.2 微波辐射皂化反应最优工艺条件的确定第43-45页
   2.5.2.1 最优催化剂的确定第43-44页
   2.5.2.2 最优微波辐射时间的确定第44页
   2.5.2.3 最优皂化反应时间的确定第44页
   2.5.2.4 最优KOH过量百分比的确定第44-45页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三章 皂化反应动力学模型第46-55页
 3.1 皂化反应动力学模型的基本假设第46-47页
 3.2 无微波辐射皂化反应动力学模型第47-50页
 3.3 微波辐射皂化反应动力学模型第50-52页
 3.4 微波辐射对皂化反应的影响第52-54页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第55-58页
 4.1 工艺条件第55页
 4.2 皂化反应动力学模型第55-56页
 4.3 问题及建议第56-58页
参考文献第58-65页
致谢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rhIFN-α及rhIL-2对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
下一篇: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易感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