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絮凝剂聚合硅酸硫酸铝形态学及絮凝机理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1页 |
1 绪论 | 第11-19页 |
1.1 混凝剂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 第11页 |
1.2 絮凝剂概况 | 第11-13页 |
1.3 聚硅酸盐类絮凝剂 | 第13-17页 |
1.3.1 聚硅酸的性能及其与铝盐的相互作用 | 第13页 |
1.3.2 国内外聚硅酸铝盐类凝聚剂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3.3 研究评述及存在的问题 | 第16页 |
1.3.4 聚硅酸盐类混凝剂研究趋向 | 第16-17页 |
1.4 课题的提出、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1.4.1 课题的提出及可行性分析 | 第17-18页 |
1.4.2 研究内容和目的 | 第18页 |
1.4.3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2 聚合硅酸硫酸铝形态学研究 | 第19-23页 |
2.1 聚铝高分子絮凝剂的形态分布及转化规律 | 第19-20页 |
2.2 絮凝剂形态检测分析方法 | 第20-23页 |
2.2.1 分析方法概述 | 第20-21页 |
2.2.2 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原理 | 第21页 |
2.2.3 Alb与Ferron反应的动力学规律 | 第21-23页 |
3 聚合硅酸硫酸铝制备和形态分析 | 第23-37页 |
3.1 聚合硅酸硫酸铝的实验室制备 | 第23-25页 |
3.1.1 主要仪器及试剂 | 第23页 |
3.1.2 聚硅酸的制备 | 第23-25页 |
3.1.3 聚合硅酸硫酸铝的制备 | 第25页 |
3.2 聚合硅酸硫酸铝的形态分析实验研究 | 第25-34页 |
3.2.1 主要仪器及试剂 | 第25页 |
3.2.2 比色-缓冲液的配制 | 第25页 |
3.2.3 实验结果 | 第25-31页 |
3.2.4 分析与讨论 | 第31-34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4-37页 |
4 聚合硅酸硫酸铝絮凝作用机理的研究 | 第37-55页 |
4.1 胶体的性质 | 第37-39页 |
4.2 絮凝作用机理 | 第39-41页 |
4.2.1 压缩双电层作用 | 第39页 |
4.2.2 吸附-电中和作用 | 第39-40页 |
4.2.3 吸附-架桥作用 | 第40页 |
4.2.4 沉淀网捕作用 | 第40-41页 |
4.3 聚合硅酸硫酸铝电性实验 | 第41-45页 |
4.3.1 仪器及试剂 | 第42页 |
4.3.2 实验原理 | 第42页 |
4.3.3 实验方法 | 第42页 |
4.3.4 实验结果结果及分析 | 第42-45页 |
4.4 聚合硅酸硫酸铝絮凝沉降实验 | 第45-51页 |
4.4.1 仪器及试剂 | 第45页 |
4.4.2 废水来源及水质 | 第45页 |
4.4.3 实验方法 | 第45页 |
4.4.4 PASiS的絮凝沉降实验结果 | 第45-48页 |
4.4.5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48-50页 |
4.4.6 pH值对PASiS的影响 | 第50-51页 |
4.5 各种不同絮凝剂的絮凝效果 | 第51-53页 |
4.5.1 实验方法 | 第51页 |
4.5.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1-5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5 结论 | 第55-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