浇注式电流互感器自动设计软件的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 绪论 | 第9-20页 |
| ·课题研究意义及背景 | 第9-11页 |
| ·电流互感器国内外背景 | 第9-10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电流互感器的分类 | 第11-12页 |
| ·电流互感器原理 | 第12-17页 |
| ·电流互感器的作用 | 第12页 |
| ·基本电磁关系 | 第12-13页 |
| ·电流互感器等值电路 | 第13-14页 |
| ·电流互感器误差 | 第14-16页 |
| ·电流互感器误差补偿 | 第16-17页 |
| ·电流互感器相关参数国家标准 | 第17-18页 |
| ·测量用电流互感器的电流误差和相位差限值 | 第17-18页 |
| ·保护用电流互感器的电流误差和相位差限值 | 第18页 |
| ·电流互感器动热稳定电流 | 第18-20页 |
| ·正常工作时的发热特性——额定连续热电流 | 第18-19页 |
| ·短时发热特性——额定短时热电流 | 第19-20页 |
| 2 浇注型电流互感器结构 | 第20-33页 |
| ·普通电流互感器的结构原理 | 第20-21页 |
| ·电流互感器结构原理 | 第20页 |
| ·电流互感器的饱和问题 | 第20-21页 |
| ·铁芯与绕组 | 第21-28页 |
| ·铁芯 | 第21-26页 |
| ·二次绕组 | 第26-27页 |
| ·一次绕组 | 第27-28页 |
| ·浇注式电流互感器 | 第28-33页 |
| ·浇注式电流互感器的优势 | 第28页 |
| ·浇注式电流互感器的绝缘结构 | 第28-30页 |
| ·浇注式电流互感器的浇注工艺 | 第30-33页 |
| 3 浇注型电流互感器的设计过程 | 第33-44页 |
| ·设计基本条件 | 第33页 |
| ·铁芯设计 | 第33-34页 |
| ·绕组设计 | 第34页 |
| ·额定安匝的选取 | 第34-35页 |
| ·主绝缘设计 | 第35页 |
| ·误差计算 | 第35-39页 |
| ·误差计算点 | 第35-36页 |
| ·电流误差和相位误差 | 第36-38页 |
| ·准确限值系数及仪表保安系数计算 | 第38-39页 |
| ·动热稳定性计算 | 第39-44页 |
| ·动稳定计算 | 第39-41页 |
| ·热稳定计算 | 第41-44页 |
| 4 浇注型电流互感器自动设计软件的研究 | 第44-50页 |
| ·开发软件所用语言 | 第44页 |
| ·实现功能及设计流程 | 第44-45页 |
| ·软件相关设计 | 第45-48页 |
| ·一次导线选择 | 第45-46页 |
| ·二次绕组的设计 | 第46-47页 |
| ·铁芯的选择 | 第47-48页 |
| ·设计计算相关流程 | 第48-50页 |
| 5 软件界面及相关程序 | 第50-65页 |
| ·人机界面 | 第50-56页 |
| ·欢迎界面 | 第50页 |
| ·参数输入界面 | 第50-51页 |
| ·人工干预信息界面 | 第51-53页 |
| ·Finish 界面 | 第53-54页 |
| ·输出界面 | 第54-56页 |
| ·软件相关程序 | 第56-65页 |
| ·程序初始化 | 第56-58页 |
| ·参数输入对话框的主要代码 | 第58-62页 |
| ·输出对话框主要代码 | 第62-63页 |
| ·显示界面主要代码 | 第63-65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5-66页 |
| ·结论 | 第65页 |
| ·展望 | 第65-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 作者简介 | 第68-69页 |
| 致谢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