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29页 |
§1.1 高性能混凝土简介 | 第7-9页 |
§1.1.1 高性能混凝土的定义 | 第7页 |
§1.1.2 发展高性能混凝土的意义 | 第7页 |
§1.1.3 国内外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 | 第7-8页 |
§1.1.4 高性能混凝土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 第8-9页 |
§1.2 水泥基高性能材料中的外加矿物 | 第9-19页 |
§1.2.1 硅粉 | 第9-13页 |
§1.2.1.1 概述 | 第9-10页 |
§1.2.1.2 硅粉的火山灰效应及其对水化产物的影响 | 第10页 |
§1.2.1.3 硅粉对水化硬化的影响 | 第10-11页 |
§1.2.1.4 硅粉对界面及孔结构的影响 | 第11-13页 |
§1.2.2 粉煤灰 | 第13-17页 |
§1.2.2.1 概述 | 第13-14页 |
§1.2.2.2 粉煤灰的基本效应 | 第14-15页 |
§1.2.2.3 粉煤灰的活性效应对水化硬化的影响 | 第15-16页 |
§1.2.2.4 粉煤灰对界面的影响 | 第16页 |
§1.2.2.5 粉煤灰对孔结构的影响 | 第16-17页 |
§1.2.3 矿渣 | 第17-19页 |
§1.2.3.1 概述 | 第17-18页 |
§1.2.3.2 矿渣对水化产物的影响 | 第18-19页 |
§1.2.3.3 矿渣对水化硬化的影响 | 第19页 |
§1.3 聚合物基外加剂对高性能水泥基材料的影响 | 第19-25页 |
§1.3.1 概述 | 第19-20页 |
§1.3.2 聚合物的分类 | 第20-21页 |
§1.3.3 聚合物改性水泥基材料机理 | 第21-25页 |
§1.3.3.1 聚合物对水泥水化硬化的作用 | 第21页 |
§1.3.3.2 聚合物与水化产物的相互作用 | 第21-22页 |
§1.3.3.3 硬化水泥中各产物 | 第22-23页 |
§1.3.3.4 复合材的各相界面 | 第23-25页 |
§1.4 矿物—聚合物—水泥高性能混凝土系统的研究 | 第25-29页 |
§1.4.1 无宏观缺陷水泥基材料(MDF) | 第25-27页 |
§1.4.2 聚合物-矿物或矿粉双掺改性水泥砂浆、混凝土 | 第27-29页 |
第二章 选题的依据和研究意义 | 第29-30页 |
第三章 纳米二氧化硅与硅粉的火山灰活性的比较 | 第30-37页 |
§3.1 引言 | 第30页 |
§3.2 试样制备和试验方法 | 第30-31页 |
§3.2.1 原材料 | 第30-31页 |
§3.2.2 试样制备 | 第31页 |
§3.2.3 实验测试方法 | 第31页 |
§3.2.4 试验仪器和测试条件 | 第31页 |
§3.3 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31-36页 |
§3.3.1 硬化浆体的抗压强度 | 第31-32页 |
§3.3.2 硅粉与纳米SiO_2的微结构 | 第32-33页 |
§3.3.3 硅粉和纳米SiO_2与氢氧化钙的反应程度 | 第33-34页 |
§3.3.4 硅粉和纳米SiO_2与氢氧化钙反应后的产物 | 第34-35页 |
§3.3.5 活性差异比较 | 第35-36页 |
§3.4 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超细矿粉与水泥单矿物的相互作用 | 第37-53页 |
§4.1 前言 | 第37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37-40页 |
§4.2.1 原材料 | 第37-38页 |
§4.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38页 |
§4.2.3 水泥熟料矿物的烧制 | 第38页 |
§4.2.4 试样制备与测试方法 | 第38-39页 |
§4.2.5 晶体粒径及晶体取向指数的计算 | 第39-40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0-52页 |
§4.3.1 含硅粉的硅酸三钙的水化 | 第40-43页 |
§4.3.1.1 硅粉对硅酸三钙水化的作用 | 第40-41页 |
§4.3.1.2 硅粉对水化产生的氢氧化钙结晶行为的影响 | 第41-43页 |
§4.3.2 含纳米二氧化硅的硅酸三钙的水化 | 第43-45页 |
§4.3.2.1 纳米二氧化硅对硅酸三钙水化的作用 | 第43-44页 |
§4.3.2.2 纳米二氧化硅对氢氧化钙结晶行为的影响 | 第44-45页 |
§4.3.3 硅粉、纳米二氧化硅在C_3S水化作用比较 | 第45-48页 |
§4.3.3.1 硅粉、纳米二氧化硅促进水化作用 | 第45-46页 |
§4.3.3.2 硅粉、纳米二氧化硅细化Ca(OH)_2的作用 | 第46-48页 |
§4.3.4 碳酸钙与硅酸三钙(C_3S)的化学作用 | 第48-51页 |
§4.3.4.1 含碳酸钙硅酸三钙(C_3S)浆体的水化产物 | 第48-49页 |
§4.3.4.2 碳酸钙对氢氧化钙结晶行为的影响 | 第49-51页 |
§4.3.5 碳酸钙铝酸三钙(C_3A)浆体的水化产物 | 第51-52页 |
§4.4 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超细矿粉对水泥硬化浆体的性能的影响 | 第53-64页 |
§5.1 引言 | 第53页 |
§5.2 试样制备和试验方法 | 第53-55页 |
§5.2.1 原材料 | 第53-54页 |
§5.2.2 试样制备与测试方法 | 第54-55页 |
§5.2.3 试验仪器和测试条件 | 第55页 |
§5.3 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55-61页 |
§5.3.1 NS和SF对水泥净浆稠度和凝结时间影响的比较 | 第55-56页 |
§5.3.2 掺NS与掺SF的水泥硬化浆体的强度比较 | 第56页 |
§5.3.3 NS和SF对氢氧化钙(CH)吸收速率的影响 | 第56-58页 |
§5.3.4 NS和SF对氢氧化钙(CH)结晶行为的影响 | 第58-59页 |
§5.3.5 界面氢氧化钙的形貌 | 第59-61页 |
§5.4 硅粉、纳米二氧化硅对水泥浆体改性比较 | 第61-63页 |
§5.5 小结 | 第63-64页 |
第六章 聚合物与超细矿粉双掺水泥水化性能 | 第64-73页 |
§6.1 引言 | 第64页 |
§6.2 实验部分 | 第64-66页 |
§6.2.1 原料 | 第64-65页 |
§6.2.2 试样制备和测试方法 | 第65-66页 |
§6.3 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66-71页 |
§6.3.1 聚合物和矿粉双掺水泥浆体的力学性能 | 第66页 |
§6.3.2 聚乙烯醇和矿粉双掺水泥的水化 | 第66-69页 |
§6.3.2.1 聚乙烯醇和矿粉双掺对水泥水化产物生成的影响 | 第66-68页 |
§6.3.2.2 聚乙烯醇和矿粉双掺对晶体的结晶行为影响 | 第68-69页 |
§6.3.3 苯丙乳液和矿粉双掺水泥水化 | 第69-71页 |
§6.3.3.1 苯丙乳液和矿粉双掺水泥水化产物 | 第69-70页 |
§6.3.3.2 苯丙乳液矿粉双掺晶体的结晶行为 | 第70-71页 |
§6.4 聚合物和矿粉双掺改性水泥硬化浆体的结构模型 | 第71-72页 |
§6.5 小结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