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兽医药物学论文--兽医药理学论文--兽用药品论文

三种诺氟沙星注射液体外抑菌试验及在健康猪体内药动学的比较研究

中文摘要第1-11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11-19页
 1 药理作用第11-15页
  1.1 作用原理第11页
  1.2 药代动力学第11-14页
   1.2.1 吸收第11-12页
   1.2.2 分布第12页
   1.2.3 转化与排泄第12-13页
   1.2.4 各种因素对动力学的影响第13-14页
  1.3 抗菌作用第14-15页
  1.4 耐药性第15页
 2 剂型及临床应用第15-17页
 3 不良反应第17-18页
 4 临床合理应用及注意事项第18-19页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第19-44页
 实验一 三种诺氟沙星制剂的体外抗菌作用第19-22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9-20页
   1.1 材料第19页
    1.1.1 菌种来源第19页
    1.1.2 试验药物第19页
    1.1.3 培养基第19页
    1.1.4 实验仪器第19页
   1.2 方法第19-20页
    1.2.1 实验菌株菌液的配制第19页
    1.2.2 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的测定第19-20页
  2 结果第20-21页
  3 讨论第21-22页
 实验二 三种诺氟沙星制剂在健康猪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的比较研究第22-4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2-25页
   1.1 实验动物第22页
   1.2 药品第22页
   1.3 试剂第22页
   1.4 仪器第22页
   1.5 试液配制第22-23页
    1.5.1 注射用诺氟沙星制剂的配制第22页
    1.5.2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用试液配制第22-23页
   1.6 药代动力学试验第23-25页
    1.6.1 给药及血样采集第23页
    1.6.2 血中药物浓度的测定第23-25页
     1.6.2.1 血样提取第23-24页
     1.6.2.2 色谱条件和工作指标第24页
     1.6.2.3 标准曲线和线性范围第24页
     1.6.2.4 回收率测定第24-25页
     1.6.2.5 精密度测定第25页
    1.6.3 血药浓度测定第25页
   1.7 数据处理第25页
  2 结果第25-40页
   2.1 标准曲线建立第25-26页
   2.2 回收率试验第26页
   2.3 精密度试验第26-27页
   2.4 最低检测限第27页
   2.5 生物利用度第27页
   2.6 色谱图第27-32页
   2.7 诺氟沙星在健康猪体内的药动学特征第32-40页
    2.7.1 肌内注射酸性诺氟沙星的不同时间血药浓度实测值第32-33页
    2.7.2 肌内注射碱性诺氟沙星的不同时间血药浓度实测值第33-34页
    2.7.3 肌内注射碱性诺氟沙星的不同时间血药浓度实测值第34-36页
    2.7.4 静脉注射酸性诺氟沙星的不同时间血药浓度实测值第36-37页
    2.7.5 静脉注射碱性诺氟沙星的不同时间血药浓度实测值第37-39页
    2.7.6 肌内注射诺氟沙星药代动力学参数。第39-40页
    2.7.7 静脉注射诺氟沙星药代动力学参数。第40页
  3 讨论第40-44页
   3.1 方法学评估第40-41页
   3.2 药动学特征的分析第41-44页
结论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52页
致谢第52-49页
英文摘要第49-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CORBA的分布式RTI服务器的研究与实现
下一篇:面向重用的软件开发方法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