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 英文摘要 | 第8-11页 |
| 一.前言 | 第11-17页 |
| 二.材料与方法 | 第17-38页 |
| Ⅰ.实验材料 | 第17-30页 |
| 1.实验动物 | 第17页 |
| 2.菌株 | 第17页 |
| 3.质粒 | 第17-20页 |
| 4.工具酶 | 第20页 |
| 5.主要化学试剂 | 第20页 |
| 6.主要仪器及设备 | 第20页 |
| 7.其它材料 | 第20-21页 |
| 8.主要溶液配方 | 第21-23页 |
| 9.引物 | 第23-30页 |
| Ⅱ.实验方法 | 第30-38页 |
| 1.质粒DNA的提取 | 第30页 |
| 2.DNA重组 | 第30-33页 |
| ·PCR扩增 | 第30-31页 |
| ·DNA的琼脂糖电泳 | 第31页 |
| ·感受态的制备 | 第31-32页 |
| ·质粒转化 | 第32页 |
| ·克隆筛选与鉴定 | 第32页 |
| ·菌种保存 | 第32页 |
| ·工程菌株稳定性实验 | 第32-33页 |
| 3.重组蛋白在E.coli中的表达及纯化 | 第33-36页 |
| ·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 | 第33页 |
| ·重组蛋白的纯化 | 第33-34页 |
| ·重组蛋白的鉴定 | 第34-36页 |
| 4.融合蛋白的裂解 | 第36页 |
| ·融合蛋白的FXa裂解 | 第36页 |
| ·Trx-NG-FL的羟胺裂解 | 第36页 |
| 5.重组蛋白理化性质及生物学活性的测定 | 第36-38页 |
| ·毛细管法测等电点 | 第36页 |
| ·分子量测定 | 第36-37页 |
| ·氨基酸序列分析 | 第37页 |
| ·促进树突状细胞(DCs)增殖活性的检测 | 第37-38页 |
| 三.结果与讨论 | 第38-110页 |
| 第一部分:人FL基因的获得及在大肠杆菌中的分泌表达 | 第38-55页 |
| 1.FL基因的获得 | 第38-42页 |
| ·人FL的结构 | 第38页 |
| ·基因片断的设计 | 第38-39页 |
| ·PCR方法合成FL基因 | 第39-40页 |
| ·人FL基因序列测定 | 第40-42页 |
| 2.分泌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42-52页 |
| ·分泌表达载体的设计 | 第42页 |
| ·分泌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42-52页 |
| 3.分泌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的诱导表达 | 第52-53页 |
| 4.讨论 | 第53-55页 |
| 第二部分:人FL在大肠杆菌中的融合表达 | 第55-92页 |
| Ⅰ.利用FXa切割的融合表达 | 第55-76页 |
| 1.实验设计 | 第55-56页 |
| 2.融合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56-61页 |
| 3.融合蛋白的诱导表达 | 第61-63页 |
| 4.融合蛋白的复性 | 第63-64页 |
| 5.融合蛋白的纯化 | 第64-68页 |
| 6.融合蛋白的酶切 | 第68-71页 |
| 7.酶切产物的纯化及鉴定 | 第71-73页 |
| 8.讨论 | 第73-76页 |
| Ⅱ.利用羟胺切割的融合表达 | 第76-92页 |
| 1.实验设计 | 第76-77页 |
| 2.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77-82页 |
| 3.融合蛋白的诱导表达 | 第82-84页 |
| 4.融合蛋TrxS-NGFL的羟胺裂解 | 第84页 |
| 5.rhFL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 第84-87页 |
| 6.工程菌株特性研究 | 第87-90页 |
| 7.讨论 | 第90-92页 |
| 第三部分:人FL在大肠杆菌中的非分泌非融合表达 | 第92-100页 |
| 1.实验设计 | 第92页 |
| 2.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92-94页 |
| 3.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 | 第94-96页 |
| 4.重组蛋白的分离纯化 | 第96-98页 |
| 5.讨论 | 第98-100页 |
| 第四部分:人FL部分理化性质及其生物学活性测定 | 第100-110页 |
| Ⅰ.人FL部分理化性质的测定 | 第100-104页 |
| 1.人FLN末端氨基酸序列测定 | 第100页 |
| 2.人FL的分子量测定 | 第100页 |
| 3.人FL的等电点(pI)测定 | 第100-104页 |
| Ⅱ.人FL生物学活性测定 | 第104-110页 |
| 四.小结 | 第110-111页 |
| 五.参考文献 | 第111-117页 |
| 六.综述:大肠杆菌间周质蛋白质的转运与折叠 | 第117-133页 |
| 七.英文缩略语 | 第133-135页 |
| 八.致谢 | 第1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