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脾补肾法治疗支气管哮喘非急性发作期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1章 文献研究 | 第12-22页 |
·支气管哮喘的病因研究现状 | 第12页 |
·遗传因素 | 第12页 |
·环境因素 | 第12页 |
·药物因素 | 第12页 |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研究 | 第12-14页 |
·过敏反应学说 | 第12-13页 |
·气道炎症学说 | 第13页 |
·神经机制 | 第13-14页 |
·感染与哮喘 | 第14页 |
·心理因素与哮喘 | 第14页 |
·支气管哮喘的西医治疗现状 | 第14-16页 |
·治疗原则 | 第14页 |
·药物治疗 | 第14-16页 |
·教育与管理 | 第16页 |
·支气管哮喘的中医认识 | 第16-21页 |
·病名研究 | 第16-17页 |
·病因、病机研究 | 第17-19页 |
·治则治法 | 第19-21页 |
·小结与展望 | 第21-22页 |
第2章 临床研究 | 第22-35页 |
·临床资料 | 第22-23页 |
·病例来源 | 第22页 |
·诊断标准 | 第22页 |
·纳入标准 | 第22页 |
·排除标准 | 第22-23页 |
·脱落标准 | 第23页 |
·试验设计 | 第23-25页 |
·治疗分组 | 第23页 |
·随机方法 | 第23页 |
·服药方法 | 第23-24页 |
·治疗疗程 | 第24页 |
·观察指标 | 第24页 |
·病人依从性保证 | 第24页 |
·数据分析 | 第24-25页 |
·统计结果与分析 | 第25-29页 |
·病例中断与脱落情况 | 第25页 |
·两组病人治疗前资料均衡性分析 | 第25页 |
·疗效指标分析 | 第25-29页 |
·临床疗效分析 | 第29-30页 |
·不良作用 | 第30页 |
·讨论 | 第30-33页 |
·中医方面 | 第30-32页 |
·西医方面 | 第32-33页 |
·中医药治疗本病优势 | 第33页 |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第33-35页 |
结语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9页 |
附录 | 第39-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