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12页 |
一、 国有股权流通的必要性 | 第12-35页 |
(一) 国有股权流通问题提出的背景 | 第12-15页 |
1. 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 | 第12-14页 |
(1) 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弊端 | 第12-13页 |
(2) 计划经济体制的改革 | 第13-14页 |
2. 国有股权流通问题的提出 | 第14-15页 |
(1)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特征 | 第14页 |
(2)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分析服 | 第14-15页 |
(二) 国有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分析 | 第15-23页 |
1. 上市公司基本财务状况分析 | 第15-16页 |
(1) 巨额应收款项呆账,营运能力下降 | 第15-16页 |
(2) 委托理财成风、主营业务盈利能力微弱 | 第16页 |
(3) 负债率高企,偿债能力低下 | 第16页 |
2. 上市公司效益差的深层根源 | 第16-23页 |
(1) 经营原理是“嗜血型”而非资本增殖型 | 第16-18页 |
(2) 财务目标是“寻租型”而非利润最大化 | 第18-20页 |
(3) 治理结构是“官商型”而非委托代理制 | 第20-23页 |
(三) 国有股与公众股的根本利益冲突 | 第23-31页 |
1. 国有股与公众股由于初始折(认)股价格不同导致的利益差异 | 第23-25页 |
(1) 国有资产折股时的利益差异 | 第23-24页 |
(2) 资本公积转增股本的权益差异 | 第24-25页 |
2. 投资价值实现形式不同导致的利益差异 | 第25-28页 |
(1) 投资收益来源构成不同 | 第25-26页 |
(2) 股利形式对股权收益差别 | 第26-27页 |
(3) 投资风险分担差异 | 第27-28页 |
3. 配股利益不同导致的冲突 | 第28-30页 |
(1) 公司增资配股 | 第29页 |
(2) 国有股东转配股 | 第29-30页 |
4. 关联交易导致股东利益差异 | 第30-31页 |
(四) 国有股不流通对股票市场的危害 | 第31-35页 |
1. 市场机制失衡 | 第31-33页 |
2. 监管体系失信 | 第33-34页 |
3. 资源配置失调 | 第34-35页 |
二、 国有股权流通的可行性 | 第35-44页 |
(一) 国有股流通在理论上的可行性研究 | 第35-40页 |
1. 国有股流通是股权管理方式的变化 | 第35-37页 |
(1) 国有股出售与国有资产的终极所有权问题 | 第36页 |
(2) 在市场经济下国家不能直接控制竞争性行业 | 第36-37页 |
(3) 国有经济优势应体现在质量上 | 第37页 |
2. 私有化、国有化取决于经济发展客观要求 | 第37-40页 |
(1) 国有化的原因 | 第37-38页 |
(2) 私有化的原因 | 第38-40页 |
(二) 国有股流通在实践上的可行性 | 第40-44页 |
1. 外国国有企业私有化的实践 | 第40-41页 |
(1) 英国私有化的实践 | 第40页 |
(2) 意大利私有化的实践 | 第40-41页 |
(3) 东欧国家私有化的实践 | 第41页 |
2. 我国国有股流通的可行性 | 第41-44页 |
(1) 市场扩容的供求测算 | 第41-42页 |
(2) 市场扩容的影响分析 | 第42-44页 |
三、 国有股变现的方法选择 | 第44-48页 |
(一) 国有股减持方案评析 | 第44-45页 |
1. 国有股配售方案评析 | 第43-44页 |
2. 国有股回购方案评析 | 第44-45页 |
3. 国有股折股方案评析 | 第45页 |
4. 指数基金方案评析 | 第45页 |
(二) 国有股上市的方案选择 | 第45-46页 |
1. 定向配售 | 第45-46页 |
(1) 向管理层配售 | 第46页 |
(2) 向企业内部职工配售 | 第46页 |
(3) 允许公司回购国有股为库藏股票 | 第46页 |
2. 市场竞价销售 | 第46页 |
(三) 国有股上市价格问题 | 第46-48页 |
1. 国有股上市价格确定的原则 | 第46-47页 |
(1) 国有股折股不符合市场规则 | 第46-47页 |
(2) 加多中间环节不符合市场流通原则 | 第47页 |
2. 国有股上市定价方法 | 第47-48页 |
(1) 充分信息披露 | 第47页 |
(2) 市场充分竞价销售 | 第47页 |
(3) 不确定销售规模 | 第47-48页 |
四、 国有资本大流通经营设想 | 第48-52页 |
(一) 建立政府职能资本经营观 | 第48-49页 |
1. 政府职能资本概念 | 第48页 |
2. 政府职能资本经营过程设计 | 第48-49页 |
3. 政府职能资本经营观念 | 第49页 |
(二) 政府职能资本经营必要性 | 第49-50页 |
1. 完善政府职能 | 第49页 |
2. 加强基础建设 | 第49页 |
3. 扶助民间资本 | 第49页 |
4. 解缓财政困境 | 第49-50页 |
5. 培养企业管理人才 | 第50页 |
(三) 政府职能资本的建立和经营目标 | 第50-52页 |
1. 建立政府职能资本的资金来源 | 第50页 |
(1) 政府职能资本与财政资金的区别 | 第50页 |
(2) 政府职能资本经营与国有资产经营的区别 | 第50页 |
2. 政府职能资本的经营目标 | 第50-52页 |
(一) 政府职能资本的投向 | 第50-51页 |
1. 生态环保 | 第51页 |
2. 交通运输 | 第51页 |
3. 能源输送 | 第51页 |
4. 军工航天 | 第51页 |
5. 教育科技 | 第51页 |
(二) 政府职能资本经营设想所面临的难题 | 第51-52页 |
1. 政府职能资本由谁经营管理? | 第51页 |
2. 由谁监督政府职能资本经营者? | 第51页 |
3. 政府职能资本流通市场的建设 | 第51-52页 |
参考书目 | 第52页 |
参考资料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