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4页 |
摘要(中文) | 第4-5页 |
摘要(英文) | 第5-11页 |
一、 我国饲料蛋白资源的开发现状及昆虫源蛋白的研究进展 | 第11-27页 |
1 我国饲料蛋白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 | 第12-16页 |
1.1 开发现状 | 第12-15页 |
1.1.1 动物性蛋白质资源的开发利用 | 第12-13页 |
1.1.1.1 浮游动物 | 第12页 |
1.1.1.2 贝壳类 | 第12-13页 |
1.1.1.3 畜禽下脚料 | 第13页 |
1.1.1.4 昆虫类 | 第13页 |
1.1.2 植物性蛋白质资源的开发利用 | 第13-15页 |
1.1.2.1 植物叶蛋白的开发利用 | 第13-14页 |
1.1.2.2 海藻资源的开发利用 | 第14页 |
1.1.2.3 其它类植物蛋白质饲料的开发利用 | 第14-15页 |
1.1.3 单细胞蛋白的开发利用 | 第15页 |
1.2 资源潜力分析 | 第15-16页 |
2 昆虫源蛋白的开发与研究进展 | 第16-27页 |
2.1 昆虫资源开发概述 | 第16-20页 |
2.1.1 食用和饲用昆虫 | 第17-18页 |
2.1.2 药用昆虫 | 第18页 |
2.1.3 工业原料昆虫 | 第18-19页 |
2.1.4 天敌昆虫 | 第19页 |
2.1.5 传粉昆虫 | 第19-20页 |
2.1.6 观赏及娱乐昆虫 | 第20页 |
2.1.7 环保昆虫 | 第20页 |
2.2 昆虫源食品的开发与研究进展 | 第20-22页 |
2.2.1 食用昆虫学的形成 | 第20-21页 |
2.2.2 昆虫源食品开发基础研究 | 第21页 |
2.2.2.1 营养分析与种质资源鉴定 | 第21页 |
2.2.2.2 人工养殖 | 第21页 |
2.2.3 昆虫源食品产业化进展 | 第21-22页 |
2.3 昆虫源蛋白饲料的开发与研究进展 | 第22-27页 |
2.3.1 家蝇 | 第22-24页 |
2.3.1.1 营养价值 | 第22-23页 |
2.3.1.2 饲喂试验 | 第23-24页 |
2.3.1.3 人工养殖 | 第24页 |
2.3.2 黄粉虫 | 第24-25页 |
2.3.2.1 营养价值 | 第24-25页 |
2.3.2.2 饲喂试验 | 第25页 |
2.3.2.3 人工养殖 | 第25页 |
2.3.3 家蚕蛹 | 第25-26页 |
2.3.3.1 营养价值 | 第25页 |
2.3.3.2 饲喂试验 | 第25-26页 |
2.3.4 蝗虫 | 第26页 |
2.3.5 蝼蛄 | 第26-27页 |
二、 马尾松毛虫蛋白饲料开发基础研究 | 第27-56页 |
1 内容与方法 | 第27-39页 |
1.1 马尾松毛虫的营养素分析及其价值评价 | 第27-33页 |
1.1.1 试虫 | 第27页 |
1.1.2 粗蛋白质的测定 | 第27-28页 |
1.1.3 粗脂肪的测定 | 第28-29页 |
1.1.4 总糖的测定 | 第29-30页 |
1.1.5 粗纤维的测定 | 第30-31页 |
1.1.6 总灰分的测定 | 第31页 |
1.1.7 矿质元素的测定 | 第31-33页 |
1.1.8 氨基酸的测定 | 第33页 |
1.2 马尾松毛虫幼虫毒素的提取及其基本性质初步研究 | 第33-36页 |
1.2.1 毒素的提取 | 第33-34页 |
1.2.1.1 蒸馏水提取 | 第33-34页 |
1.2.1.2 乙醇提取 | 第34页 |
1.2.1.3 正丁醇提取 | 第34页 |
1.2.1.4 正己烷提取 | 第34页 |
1.2.2 毒性的生物测定 | 第34-36页 |
1.2.2.1 皮肤刺激试验 | 第34-36页 |
1.2.2.1.1 小鼠皮肤试验 | 第34-35页 |
1.2.2.1.2 家兔皮肤刺激试验 | 第35页 |
1.2.2.2 急性毒性试验 | 第35-36页 |
1.2.3 基本性质初步研究 | 第36页 |
1.2.3.1 毒性大小 | 第36页 |
1.2.3.2 溶解性 | 第36页 |
1.2.3.3 毒素活性成分中蛋白质的定性分析 | 第36页 |
1.2.3.4 毒素活性成分的热稳定性 | 第36页 |
1.3 马尾松毛虫蛋白质的提取工艺研究 | 第36-39页 |
1.3.1 材料与仪器 | 第36-37页 |
1.3.2 提取工艺 | 第37-38页 |
1.3.3 不同溶剂提取马尾松毛虫蛋白质效率研究 | 第38-39页 |
1.3.3.1 称碱液提取 | 第38页 |
1.3.3.2 稀盐液提取 | 第38-39页 |
1.3.3.3 缓冲液提取 | 第3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9-52页 |
2.1 马尾松毛虫主要营养素含量及价值评价 | 第39-43页 |
2.1.1 蛋白质和氨基酸 | 第39-42页 |
2.1.2 常量矿物元素和微量活性元素 | 第42-43页 |
2.2 马尾松毛虫幼虫毒素的提取及其部分性质 | 第43-46页 |
2.2.1 生物测定 | 第43-45页 |
2.2.1.1 小鼠皮肤试验 | 第43-44页 |
2.2.1.2 家兔皮肤试验 | 第44-45页 |
2.2.2 毒素活性成分的提取 | 第45页 |
2.2.3 毒素活性成分的基本性质 | 第45-46页 |
2.2.3.1 溶解性 | 第45页 |
2.2.3.2 毒性大小 | 第45页 |
2.2.3.3 热稳定性 | 第45-46页 |
2.2.3.4 毒素活性成分中蛋白质的定性分析 | 第46页 |
2.3 马尾松毛虫蛋白质的提取 | 第46-52页 |
2.3.1 稀碱液提取 | 第46-47页 |
2.3.2 稀盐液提取 | 第47-50页 |
2.3.3 缓冲液提取 | 第50-51页 |
2.3.4 三种抽提液提取结果比较 | 第51-52页 |
3 讨论 | 第52-56页 |
3.1 马尾松毛虫的营养价值 | 第52-53页 |
3.2 马尾松毛虫幼虫毒素初步研究 | 第53-54页 |
3.3 马尾松毛虫幼虫蛋白质的提取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