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第三条道路”出台的背景 | 第1-11页 |
1、 欧洲各国面临的亟待解决的经济、社会问题呼唤着新的政策主张 | 第4-5页 |
2、 科技的革命、信息技术的发展、经济的全球化需要社会民主党人作出反应 | 第5-7页 |
3、 传统民主社会主义陷入困境、面临的挑战促使民主社会主义找出对策 | 第7-9页 |
4、 欧美各国左翼力量的重新崛起,影响了工党政策的调整 | 第9-10页 |
5、 欧洲各国左、右翼共同面临新的挑战,普遍存在政策上的“趋同”,双方的界限日益模糊 | 第10-11页 |
二、 “第三条道路”的政策主张 | 第11-19页 |
1、 在政治哲学上,主张建立更加包容的,不以阶级为基础来分野的新型社会关系和政治中心 | 第11-13页 |
2、 在经济上,创造混合经济,调整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寻求国家干预与自由市场的平衡 | 第13-14页 |
3、 提倡权力下放,实施宪政改革,改善政府管理,重视社区建设 | 第14-15页 |
4、 改革福利制度,建立新的社会福利模式 | 第15-16页 |
5、 保护生态环境,重视发展教育,建立和谐社会 | 第16-18页 |
6、 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前提下,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行“新干涉主义” | 第18-19页 |
三、 与传统民主社会主义之比较 | 第19-25页 |
1、 在政治哲学上 | 第19-20页 |
2、 在经济与所有制问题上 | 第20-21页 |
3、 在国家的作用与政府的职权上 | 第21页 |
4、 在社会福利方面 | 第21-22页 |
5、 在民主和人权问题上 | 第22-23页 |
6、 在国际政策方面 | 第23-25页 |
四、 对“第三条道路”的评价 | 第25-30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30-31页 |
后 记 | 第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