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概论 | 第10-23页 |
·人肿瘤坏死因子的分子生物学进展 | 第10-15页 |
·人TNF分子理化特点 | 第10-11页 |
·人TNF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的特征 | 第11-12页 |
·TNF受体的特性 | 第12-13页 |
·TNF的生物学效应 | 第13页 |
·TNF的抗肿瘤机制 | 第13页 |
·TNF临床抗肿瘤应用展望 | 第13-15页 |
·蓝藻基因工程进展 | 第15-20页 |
·蓝藻的基因转移 | 第15-17页 |
·外源基因在蓝藻细胞中的稳定存在 | 第17-19页 |
·表达载体 | 第19页 |
·外源基因在蓝藻中的表达 | 第19-20页 |
·国内外藻类基因工程制药技术发展概况 | 第20-21页 |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21-22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2-23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3-38页 |
·实验材料 | 第23-28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3-24页 |
·主要试剂 | 第24-25页 |
·菌株和质粒 | 第25-26页 |
·蓝藻藻种和细胞株 | 第26页 |
·常用试剂配制 | 第26-28页 |
·实验方法 | 第28-38页 |
·细菌质粒DNA的快速提取和纯化 | 第28-29页 |
·改良SET法快速制备质粒DNA | 第28-29页 |
·Quantum Prep小量DNA纯化法 | 第29页 |
·质粒的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和酶切片段的回收 | 第29-30页 |
·限制性内切酶分析 | 第29页 |
·酶切片段的回收 | 第29-30页 |
·DNA片段末端补平 | 第30-31页 |
·DNA片段的连接和转化 | 第31页 |
·连接 | 第31页 |
·转化 | 第31页 |
·鱼腥藻Anabaena sp.PCC7120的培养和保种方式 | 第31-32页 |
·三亲结合转移 | 第32页 |
·蓝藻质粒DNA的提取 | 第32-33页 |
·随机引物法制备~(32)P-DNA探针 | 第33页 |
·Southern印迹杂交法 | 第33-34页 |
·Southern转移-把凝胶电泳上的DNA转移到硝酸纤维素膜 | 第33-34页 |
·Southern膜的杂交 | 第34页 |
·TNF-α产物的表达及电泳鉴定方法 | 第34-35页 |
·TNF-α在大肠杆菌TG1中的表达 | 第34页 |
·TNF-α在鱼腥藻7120中的表达 | 第34页 |
·表达产物的电泳鉴定方法 | 第34-35页 |
·蛋白质免疫印迹分析(Western Blotting) | 第35页 |
·电转移 | 第35页 |
·免疫学检测 | 第35页 |
·转基因鱼腥藻7120的组织形态学检查和生长曲线测定 | 第35-36页 |
·普通光镜观察 | 第35-36页 |
·透射电镜观察 | 第36页 |
·生长曲线测定 | 第36页 |
·rhTNF-α的初步分离纯化和鉴定 | 第36-38页 |
·分离纯化 | 第36-37页 |
·鉴定 | 第37-38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38-59页 |
·穿梭表达载体(PDC-TNF)的构建及鉴定 | 第38-45页 |
·中间载体PRL-TNF的构建 | 第39-40页 |
·PDC-TNF的构建 | 第40-41页 |
·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 | 第41-45页 |
·TNF-α在鱼腥藻7120中的表达和检测 | 第45-51页 |
·PDC-TNF三亲结合导入单细胞丝状鱼腥藻7120细胞 | 第45-47页 |
·转基因鱼腥藻7120质粒提取和Southern杂交分析 | 第47-49页 |
·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TNF-α基因在鱼腥藻7120中的表达 | 第49-51页 |
·转PDC-TNF鱼腥藻7120的组织学检查和生长曲线测定 | 第51-54页 |
·组织学检查 | 第51-54页 |
·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54页 |
·转TNF基因鱼腥藻7120的稳定性 | 第54-55页 |
·rhTNF-α的初步分离纯化和生物学活性检测 | 第55-59页 |
·TNF粗提液制备结果 | 第55-56页 |
·阴离子交换柱层析纯化结果 | 第56-59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6页 |
在读期间参加的重要学术会 | 第66-67页 |
在读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