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表心电标测技术研究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页 |
| ·体表心电标测技术的发展现状 | 第8-9页 |
| ·本文的研究目标和内容介绍 | 第9-12页 |
| 第二章 心电场分析 | 第12-26页 |
| ·引言 | 第12页 |
| ·心电源和心电场的一般性质与物理概念 | 第12-13页 |
| ·心电源与心电信号关系的数学表达 | 第13-16页 |
| ·心电综合向量、平均心电轴和心室梯度 | 第16-18页 |
| ·体表和体表下心电场分布的一般性质 | 第18-20页 |
| ·电流偶极子的场分布性质 | 第20-23页 |
| ·提高体表等势图分辨能力的可行性 | 第23-24页 |
| ·总结 | 第24-26页 |
| 第三章 高性能体表心电标测系统的设计与研制 | 第26-34页 |
| ·引言 | 第26页 |
| ·体表心电标测系统的组成和性能介绍 | 第26-27页 |
| ·电极阵列 | 第27-28页 |
| ·心电放大器 | 第28-30页 |
| ·数据采集部分 | 第30页 |
| ·软件结构设计 | 第30-33页 |
| ·体表心电标测数据文件格式 | 第33页 |
| ·总结 | 第33-34页 |
| 第四章 体表心电信号的采集、预处理和高分辨率增强 | 第34-37页 |
| ·引言 | 第34页 |
| ·体表心电信号的采集过程 | 第34-35页 |
| ·心电信号的预处理 | 第35-36页 |
| ·增强体表心电信号的分辨力 | 第36页 |
| ·总结 | 第36-37页 |
| 第五章 表达和分析体表心电势分布的一般方法 | 第37-44页 |
| ·引言 | 第37页 |
| ·体表心电势分布的表达方法 | 第37-39页 |
| ·体表等势图 | 第39-41页 |
| ·时间积分图 | 第41-43页 |
| ·时间积分图的差图和偏差图 | 第43页 |
| ·总结 | 第43-44页 |
| 第六章 心电波形特征参数体表分布的表达方法 | 第44-50页 |
| ·引言 | 第44页 |
| ·构造QRST参数等值线图的可行性 | 第44-46页 |
| ·Q、R、S、T参数的自动识别和人工编辑 | 第46-47页 |
| ·QRST参数体表分布图实例 | 第47-48页 |
| ·总结 | 第48-50页 |
| 第七章 表达体表心电势分布特性的几种新方法 | 第50-57页 |
| ·引言 | 第50页 |
| ·心电势时空分布图 | 第50-53页 |
| ·时间微分图 | 第53-54页 |
| ·体表下深部势分布图 | 第54-56页 |
| ·总结 | 第56-57页 |
| 第八章 体表心电势分布特性表达方法的综合运用 | 第57-61页 |
| ·引言 | 第57页 |
| ·正常人T波和U波时空分布图 | 第57-58页 |
| ·心肌炎一例 | 第58页 |
| ·右室扩张性心肌病出现室性早搏一例 | 第58-59页 |
| ·讨论 | 第59-61页 |
| 第九章 结论 | 第61-64页 |
| ·开创性研究成果与结论 | 第61-62页 |
| ·实用性研究成果与结论 | 第62-63页 |
| ·临床应用结果 | 第63页 |
| ·下一步工作目标 | 第63-64页 |
| 致谢 | 第64-65页 |
| 发表文章 | 第65-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75页 |
| 时间积分图正常值(表1—表8) | 第75-83页 |
| 图例(图1—图132) | 第83-1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