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辽宁省农村居民消费的对策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 ·选题的背景 | 第10页 |
| ·选题的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 ·马克思及西方经济学消费理论简述 | 第11-12页 |
| ·国内学者农村消费研究文献简述 | 第12-14页 |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文献研究法 | 第14-15页 |
| ·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 | 第15页 |
|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 第15页 |
| ·创新点 | 第15-16页 |
| 第2章 农村居民消费的基本问题及理论依据 | 第16-21页 |
| ·农村居民消费的主要衡量指标 | 第16-17页 |
| ·消费水平 | 第16页 |
| ·消费结构 | 第16-17页 |
| ·消费方式 | 第17页 |
| ·农村居民消费的主要统计指标 | 第17-18页 |
| ·农村常住户 | 第17页 |
| ·农村常住人口 | 第17页 |
| ·农民人均纯收入 | 第17页 |
| ·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 第17-18页 |
| ·农村居民消费研究的理论依据 | 第18-21页 |
| ·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 | 第18-19页 |
| ·杜生贝利相对收入假说 | 第19页 |
| ·弗里德曼持久收入假说 | 第19-21页 |
| 第3章 当前辽宁省农村居民消费状况及制约因素 | 第21-35页 |
| ·辽宁省农村居民消费的总体状况 | 第21-29页 |
| ·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差距仍然很大 | 第21-24页 |
| ·消费结构继续优化,城乡差距逐渐缩小 | 第24-28页 |
| ·消费方式由自给性消费逐步转向货币性消费 | 第28-29页 |
| ·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 | 第29-35页 |
| ·收入因素影响农村居民消费 | 第29-33页 |
| ·社会保障制度落后制约农村居民消费 | 第33页 |
| ·教育成本增加影响农村居民消费 | 第33页 |
| ·消费观念落后影响农村居民消费 | 第33-34页 |
| ·商品流通体系不健全影响农村居民消费 | 第34-35页 |
| 第4章 辽宁省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的现行政策及其缺陷 | 第35-40页 |
| ·辽宁省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的主要政策 | 第35-37页 |
| ·增加“三农”投入,促进农民增收 | 第35页 |
| ·增加扶贫开发投入,提高困难群体收入 | 第35-36页 |
|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减轻农民负担 | 第36页 |
| ·推进消费信贷,增加即期消费 | 第36-37页 |
| ·影响农村居民消费政策的主要缺陷 | 第37-38页 |
| ·财政支农资金不足 | 第37页 |
| ·扶贫资金使用管理不到位 | 第37页 |
| ·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 | 第37-38页 |
| ·信贷消费政策落实不到位 | 第38页 |
| ·影响农村居民消费政策问题的结症 | 第38-40页 |
| ·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因素 | 第38页 |
| ·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 | 第38-40页 |
| 第5章 促进辽宁省农村居民消费的对策建议 | 第40-45页 |
| ·以政策促进农民增加收入 | 第40-41页 |
| ·增加财政补贴,提高农民收入 | 第40页 |
| ·加大财政支农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 第40页 |
| ·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 第40-41页 |
| ·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二、三产业收入 | 第41页 |
|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 第41-42页 |
| ·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 第41-42页 |
| ·健全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 | 第42页 |
| ·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 第42页 |
| ·建立农村信贷担保机制 | 第42-44页 |
| ·加大住房信贷支出 | 第42-43页 |
| ·加大耐用消费品信贷支出 | 第43-44页 |
| ·改善农村消费环境 | 第44-45页 |
| ·完善农村市场流通体系,拓宽消费渠道 | 第44页 |
| ·增加公共设施投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 | 第44页 |
| ·加强农村市场监管,保护农民消费权益和消费信心 | 第44-45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45-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 致谢 | 第49-50页 |
| 作者简介 | 第50-5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及获奖情况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