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号学院楼燃气空调系统节能改造可行性及优化设计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1页 |
|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 ·我国的能源现状 | 第12-13页 |
| ·研究的重要性和意义 | 第13-14页 |
| ·用于采暖的太阳能光热利用 | 第14-15页 |
| ·太阳能利用 | 第14页 |
| ·太阳能采暖 | 第14-15页 |
| ·直燃式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空调系统现状 | 第15-17页 |
| ·直燃式溴化锂吸收冷、热水机组的技术发展 | 第15-16页 |
| ·直燃式溴化锂冷热水机组空调系统现状及问题 | 第16-17页 |
| ·太阳能辅助直燃机余热回收技术及其现状 | 第17-19页 |
| ·直燃机的余热回收问题 | 第17-18页 |
| ·直燃机-太阳能集热器联合系统的节能技术 | 第18-19页 |
| ·太阳能辅助直燃机余热回收系统的节能和可行性 | 第19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流程 | 第19-21页 |
| 第二章 建筑能耗数据准备 | 第21-40页 |
| ·建筑能耗的计算机模拟计算 | 第21-24页 |
| ·建筑能耗的分析方法 | 第21-22页 |
| ·能耗模拟软件 | 第22-23页 |
| ·EnergyPlus 软件 | 第23-24页 |
| ·建筑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24-27页 |
| ·建筑空调系统参数 | 第24-26页 |
| ·建筑模型的建立 | 第26-27页 |
| ·建筑能耗计算 | 第27-35页 |
| ·气象参数 | 第28-29页 |
| ·围护结构能耗影响分析 | 第29-34页 |
| ·外窗 | 第29-31页 |
| ·外墙和渗透 | 第31-32页 |
| ·屋顶 | 第32-33页 |
| ·地面 | 第33-34页 |
| ·内部得热 | 第34-35页 |
| ·全年能耗分析 | 第35-38页 |
| ·能耗计算 | 第35-36页 |
| ·能耗分析 | 第36-38页 |
| ·小结 | 第38-40页 |
| 第三章 太阳能集热系统方案设计 | 第40-61页 |
| ·我国太阳能资源 | 第40-41页 |
| ·太阳辐射计算 | 第41-46页 |
| ·太阳有关角度的计算 | 第41-42页 |
| ·水平面上的太阳辐射量 | 第42-43页 |
| ·倾斜面上的太阳能辐射量 | 第43页 |
| ·计算结果 | 第43-46页 |
| ·太阳能集热器计算方法 | 第46-53页 |
| ·太阳能集热器集热效率 | 第46-53页 |
| ·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 | 第47-49页 |
| ·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 | 第49-51页 |
| ·热管式太阳能集热器 | 第51-53页 |
| ·太阳能集热器的集热量 | 第53页 |
| ·太阳能集热器辅助系统方案 | 第53-59页 |
| ·集热器安装角的确定 | 第53-54页 |
| ·集热器系统的设计 | 第54-58页 |
| ·集热器系统方案 | 第54-55页 |
| ·集热器的安装 | 第55-56页 |
| ·热水管道的选择 | 第56-57页 |
| ·管道水力计算和保温 | 第57-58页 |
| ·热水系统运行方式研究 | 第58-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 第四章 直燃机烟气余热计算 | 第61-73页 |
| ·原有直燃式空调系统 | 第61页 |
| ·太阳能辅助余热回收方案 | 第61-63页 |
| ·直燃机烟气余热的热力计算 | 第63-66页 |
| ·空气量计算 | 第63-64页 |
| ·烟气量计算 | 第64-65页 |
| ·考虑汽化潜热的烟气焓计算 | 第65-66页 |
| ·冷凝式余热回收计算分析 | 第66-68页 |
| ·露点温度的确定 | 第66页 |
| ·排烟的余热回收计算和分析 | 第66-68页 |
| ·冷凝式余热换热器选用 | 第68-70页 |
| ·冷凝液的处理 | 第70-71页 |
|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 第五章 太阳能辅助余热回收系统优化研究 | 第73-90页 |
| ·按寿命期总费用的方案技术经济评价方法 | 第73-75页 |
| ·资金的时间价值 | 第73-74页 |
| ·费用年值表示的寿命期总费用计算方法 | 第74-75页 |
| ·MATLAB 优化工具箱的介绍 | 第75-76页 |
| ·太阳能辅助余热回收系统最优化数学模型 | 第76-80页 |
| ·太阳能集热器的价格 | 第76页 |
| ·原有空调系统造价 | 第76-77页 |
| ·直燃机能耗特性 | 第77-78页 |
| ·原有空调系统经济分析 | 第78-79页 |
| ·太阳能辅助余热回收系统数学模型 | 第79-80页 |
| ·最优化模型的求解及其解的分析(或说明) | 第80-83页 |
| ·最优解的敏感性分析 | 第83-87页 |
| ·运行时间影响分析 | 第83-84页 |
| ·设备价格影响分析 | 第84-87页 |
| ·改造后系统的节能效果分析 | 第87-88页 |
| ·本章小结 | 第88-90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0-92页 |
| ·本文结论 | 第90-91页 |
| ·展望 | 第91-92页 |
| 参考文献 | 第92-96页 |
| 作者在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的论文和成果 | 第96-97页 |
| 致谢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