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7页 |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选题背景 | 第8页 |
·选题意义 | 第8-9页 |
·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研究 | 第9-13页 |
·发展路径选择理论 | 第9-12页 |
·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 第12-13页 |
·研究框架及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中国制造业企业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的原因及条件分析 | 第17-29页 |
·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概述 | 第17-18页 |
·中国制造业企业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及特征 | 第18-21页 |
·中国制造业企业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 | 第18-21页 |
·中国制造业企业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的特征 | 第21页 |
·中国制造业企业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的原因分析 | 第21-25页 |
·产业层面——微笑曲线 | 第23页 |
·市场层面——市场不完全性 | 第23-24页 |
·企业层面——获取隐性知识 | 第24-25页 |
·中国制造业企业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的条件分析 | 第25-28页 |
·实现技术寻求目标的前提——产权理论 | 第25-26页 |
·实现技术寻求目标条件的理论基础——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 第26页 |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判断原则及修正 | 第26-27页 |
·实现技术寻求目标的条件分析—基于修正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 第27-28页 |
·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中国制造业企业实现技术寻求目标的制约因素分析 | 第29-32页 |
·实现技术寻求目标的内部制约因素分析 | 第29-30页 |
·企业融资渠道不足 | 第29页 |
·国际化人才储备不足 | 第29-30页 |
·技术吸收能力及嵌入能力不足 | 第30页 |
·实现技术寻求目标的外部制约因素分析 | 第30-32页 |
·政策法规上的隐性壁垒 | 第30页 |
·市场机制与国际化规则的适应 | 第30-31页 |
·工会文化和本土保护 | 第31页 |
·技术外溢的时滞成本 | 第31-32页 |
第四章 中国制造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的技术寻求效应分析—以汽车产业为例 | 第32-39页 |
·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效应的评价体系 | 第32-34页 |
·中国制造业企业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的案例分析 | 第34-36页 |
·案例一—万向集团收购美国汽车零部件企业 | 第34-35页 |
·案例二—上汽收购韩国双龙 | 第35-36页 |
·技术寻求预期目标与效果存在差距的原因分析 | 第36-37页 |
·国外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的经验借鉴 | 第37-38页 |
·结论及启示 | 第38-39页 |
第五章 提升中国制造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技术寻求效应的路径 | 第39-42页 |
·国家层面 | 第39-40页 |
·完善中长期产业发展规划 | 第39页 |
·加大财税金融政策支持力度 | 第39-40页 |
·加强海外投资信息收集与输送 | 第40页 |
·企业层面 | 第40-42页 |
·制定明确的企业战略规划 | 第40页 |
·加强自主研发和嵌入吸收能力 | 第40-41页 |
·充分做好投资前的调研工作 | 第41页 |
·注重国际化人才的储备 | 第41-4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