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9页 |
二、高校名称保护形势严峻 | 第9-11页 |
第一部分 高校名称保护的基本问题 | 第11-16页 |
一、高校名称的概念及性质 | 第11页 |
二、高校名称的特征 | 第11-13页 |
(一) 构成方式多样 | 第11-12页 |
(二) 类别属性的单一性 | 第12页 |
(三) 教育部为高等院校申请、变更、撤销名称的主管部门 | 第12-13页 |
(四) 高校名称中可不冠以行政区划 | 第13页 |
(五) 高校简称使用频率高 | 第13页 |
三、高校名称侵权产生的原因 | 第13-16页 |
(一) 利益驱动 | 第13页 |
(二) 商标注册制度的原因 | 第13-14页 |
(三) 我国高校的社会属性及定位 | 第14页 |
(四) 高校自身管理 | 第14-15页 |
(五) 名称缩写及简称造成的法律保护障碍 | 第15-16页 |
第二部分 国内外保护高校名称的现状 | 第16-20页 |
一、我国目前高校名称法律保护的方式及局限性 | 第16-17页 |
(一) 民法对高校名称的保护及局限性 | 第16页 |
(二) 教育法对高校名称的保护及局限性 | 第16-17页 |
(三) 反不正当竞争法对高校名称的保护及局限性 | 第17页 |
二、国外高校名称保护制度及借鉴 | 第17-20页 |
(一) 哈佛大学的商标保护模式 | 第17-18页 |
(二) 哈佛大学的具体做法 | 第18-20页 |
第三部分 我国高校名称保护的选择途径与制度建构 | 第20-28页 |
一、我国高校名称保护可选择的途径 | 第20-22页 |
(一) 完善立法保护 | 第20-21页 |
(二) 加强执法保护 | 第21页 |
(三) 加强相关社会组织保护 | 第21-22页 |
(四) 建立健全高校的内部保护机制 | 第22页 |
二、参照驰名商标保护建构对高校名称的保护制度 | 第22-28页 |
(一) 驰名商标制度的有关内容 | 第22-24页 |
1. 驰名商标保护制度概况 | 第23页 |
2. 我国驰名商标享有的保护措施 | 第23-24页 |
(二) 我国高校名称驰名商标保护的制度建构 | 第24-28页 |
1. 高校名称的驰名化问题 | 第24-25页 |
2. 建立适用高校的商标保护法律制度 | 第25-28页 |
结语 | 第28-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2页 |
致谢 | 第32-33页 |
法律硕士论文评阅特别提示 | 第33-34页 |
法律硕士学位论文评阅参考标准 | 第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