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数值仿真与试验研究
目录 | 第1-8页 |
表目录 | 第8-9页 |
图目录 | 第9-12页 |
符号表 | 第12-14页 |
摘要 | 第14-15页 |
ABSTRACT | 第15-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2页 |
·研究背景 | 第16-17页 |
·冲压发动机火焰稳定技术发展现状 | 第17-19页 |
·凹腔火焰稳定器的发展现状 | 第19-21页 |
·本文研究思路与内容 | 第21-22页 |
第二章 数值计算方法 | 第22-33页 |
·燃烧流动控制方程 | 第22-25页 |
·N-S方程组 | 第22-23页 |
·液相控制方程 | 第23-25页 |
·基本物理模型 | 第25-29页 |
·湍流模型 | 第25-26页 |
·喷雾模型 | 第26-27页 |
·蒸发模型 | 第27页 |
·两相流模型 | 第27-28页 |
·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 | 第28-29页 |
·数值计算方法 | 第29-32页 |
·微分方程离散化 | 第29页 |
·源项线性化 | 第29-30页 |
·网格生成 | 第30-31页 |
·定解条件 | 第31-32页 |
·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亚燃冲压发动机一体化数值仿真研究 | 第33-56页 |
·燃烧室性能评价指标 | 第33-35页 |
·发动机推力 | 第34页 |
·总压恢复系数 | 第34-35页 |
·燃烧效率特性 | 第35页 |
·仿真模型 | 第35-37页 |
·突扩燃烧室凹腔和单V形槽燃烧室燃烧性能分析 | 第37-50页 |
·突扩燃烧室性能仿真结果分析 | 第37-42页 |
·单V形槽燃烧室性能仿真结果分析 | 第42-46页 |
·凹腔燃烧室性能仿真结果分析 | 第46-50页 |
·燃烧室构型和燃料喷射方式对燃烧室性能的影响 | 第50-54页 |
·燃烧室长度对凹腔和突扩燃烧室性能的影响 | 第50-53页 |
·燃烧室喉部对燃烧室性能的影响 | 第53-54页 |
·燃料喷射对燃烧室性能的影响 | 第54页 |
·小结 | 第54-56页 |
第四章 凹腔与双V形槽火焰稳定器影响因素研究 | 第56-69页 |
·计算模型 | 第56-57页 |
·凹腔结构对燃烧性能的影响 | 第57-62页 |
·凹腔长度的影响 | 第58-59页 |
·后壁角度影响 | 第59-60页 |
·凹腔长深比的影响 | 第60页 |
·前后壁高差的影响 | 第60-62页 |
·双V形槽结构对燃烧室燃烧的影响分析 | 第62-67页 |
·双V形槽结构对燃烧室燃烧流场 | 第62-63页 |
·喷油位置对总压损失和燃烧效率的影响 | 第63-64页 |
·径向间距dR的变化对总压损失和燃烧效率的影响 | 第64-65页 |
·轴向距离dL变化对燃烧效率和总压损失的影响 | 第65-66页 |
·火焰稳定器形状对燃烧效率和总压损失的影响 | 第66-67页 |
·小结 | 第67-69页 |
第五章 亚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低压条件下的试验研究 | 第69-86页 |
·亚燃高空试验台 | 第69-73页 |
·燃烧室试验段 | 第70页 |
·空气加热器 | 第70-71页 |
·试验控制与测量系统 | 第71-72页 |
·管路供应系统 | 第72页 |
·点火系统 | 第72-73页 |
·真空系统 | 第73页 |
·试验系统调试 | 第73-77页 |
·燃气发生器调试 | 第73-76页 |
·空气加热器调试 | 第76-77页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77-85页 |
·试验步骤及主要试验结果 | 第77-78页 |
·不同燃料喷射方式的对比 | 第78-80页 |
·喷注压降的影响 | 第80-82页 |
·混合增强器的影响 | 第82-83页 |
·不同火焰稳定器的对比 | 第83-84页 |
·低压条件下的成功点火 | 第84-85页 |
·小结 | 第85-86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6-88页 |
致谢 | 第88-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