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锚式悬索桥主缆锚固区受力性能试验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9页 |
·悬索桥的发展概述 | 第10-11页 |
·自锚式悬索桥的发展概况 | 第11-16页 |
·自锚式悬索桥的发展历史 | 第11-12页 |
·国外自锚式悬索桥的发展 | 第12-14页 |
·我国自锚式悬索桥的发展 | 第14-16页 |
·自锚式悬索桥的基本结构形式和受力特点 | 第16-18页 |
·结构形式 | 第16-17页 |
·受力特点 | 第17-18页 |
·自锚式悬索桥锚固区应力分析的研究现状 | 第18-27页 |
·自锚式悬索桥锚固系统设计原则 | 第18-19页 |
·自锚式悬索桥主缆锚固的常见形式及实例 | 第19-27页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7-28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28-29页 |
第二章 钢筋混凝土有限元分析的基本理论 | 第29-44页 |
·引言 | 第29页 |
·钢筋混凝土材料的本构关系 | 第29页 |
·混凝土的破坏准则 | 第29-34页 |
·混凝土的破坏曲面 | 第30-31页 |
·混凝土的破坏模型 | 第31-34页 |
·钢筋混凝土结构有限元模型的选择 | 第34-35页 |
·分离式模型 | 第34-35页 |
·组合式模型 | 第35页 |
·整体式模型 | 第35页 |
·钢筋混凝土结构非线性分析的几种单元 | 第35-43页 |
·混凝土单元—SOLID65 | 第35-42页 |
·钢筋单元—LINK8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三章 猎德大桥主缆锚固区节段空间有限元分析 | 第44-53页 |
·猎德大桥主缆锚固区节段介绍 | 第44-45页 |
·工程背景 | 第44-45页 |
·锚固区试验节段选取 | 第45页 |
·实桥空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5-48页 |
·概述 | 第45-46页 |
·实桥模型的整体思路 | 第46-47页 |
·荷载及边界条件 | 第47-48页 |
·主缆锚固区实桥空间有限元分析的结果 | 第48-52页 |
·锚固区混凝土整体应力 | 第48-49页 |
·锚固区局部混凝土整体应力 | 第49-50页 |
·钢-砼结合段应力 | 第50页 |
·锚固区混凝土整体变形 | 第50-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四章 试验模型的空间有限元分析 | 第53-82页 |
·引言 | 第53页 |
·试验模型的设计 | 第53-57页 |
·模型设计的整体思路 | 第53页 |
·相似关系(几何相似比1:4) | 第53-54页 |
·模型主要尺寸 | 第54页 |
·模型材料 | 第54-55页 |
·选取的试验模型加载装置 | 第55-56页 |
·结构配重 | 第56-57页 |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57-61页 |
·概述 | 第57-59页 |
·试验模型边界条件的处理与加载工况 | 第59-60页 |
·拉索力的模拟 | 第60-61页 |
·预应力的模拟 | 第61页 |
·单元连接 | 第61页 |
·采用SOLID65 单元计算情况 | 第61-62页 |
·空间有限元分析的结果 | 第62-80页 |
·恒载状态下有限元模型整体计算结果 | 第62-65页 |
·各测点截面的应力、应变计算值 | 第65-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第五章 猎德大桥主缆锚固区试验研究 | 第82-102页 |
·模型试验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 第82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82页 |
·研究的内容 | 第82页 |
·模型的制作和安装 | 第82-84页 |
·钢结构制作 | 第83页 |
·混凝土箱梁制作 | 第83-84页 |
·边界条件模拟 | 第84-85页 |
·张拉端弯矩、剪力模拟 | 第84-85页 |
·对称中心面的模拟 | 第85页 |
·试验方案的制定 | 第85-91页 |
·测点的布置 | 第85-89页 |
·试验内容及加载工况 | 第89-91页 |
·试验结果与有限元分析对比 | 第91-101页 |
·应变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91-97页 |
·竖向位移测试结果与结构刚度平顺性分析 | 第97-98页 |
·纵向压缩量测量结果与结构轴向刚度分析 | 第98-99页 |
·钢-砼结合段相对滑移测试结果与结构可靠性分析 | 第99-100页 |
·裂缝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100-101页 |
·本章小结 | 第101-102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02-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06页 |
致谢 | 第106-107页 |
附录A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