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1 绪论 | 第11-18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农用地产能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规划评价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现有研究评述和对本研究的启示 | 第16页 |
·研究思路、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研究思路 | 第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2 研究区域概况 | 第18-23页 |
·地理区位及行政区划 | 第18页 |
·自然条件 | 第18-19页 |
·气候 | 第18页 |
·地形地貌 | 第18页 |
·土壤 | 第18-19页 |
·河流、海域 | 第19页 |
·植被 | 第19页 |
·矿产 | 第19页 |
·社会经济状况 | 第19-21页 |
·农业经济 | 第19-20页 |
·工业经济 | 第20页 |
·对外经贸 | 第20页 |
·财政收入 | 第20页 |
·基础设施及社会事业 | 第20-21页 |
·土地利用现状 | 第21-23页 |
·农用地 | 第21-22页 |
·建设用地 | 第22-23页 |
·未利用地 | 第23页 |
3 农用地产能核算理论和方法概述 | 第23-26页 |
·理论基础 | 第23-24页 |
·土地生产力形成原理 | 第23页 |
·农业生态带理论 | 第23页 |
·地域分异理论 | 第23-24页 |
·核算对象和范围 | 第24页 |
·工作技术方法 | 第24页 |
·核算技术路线 | 第24-26页 |
4 诏安县新一轮(2006-2020 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方案概述 | 第26-29页 |
·规划修编方案概述 | 第26-27页 |
·工作开展情况 | 第26页 |
·规划战略任务 | 第26-27页 |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情况 | 第27-29页 |
·农用地利用结构变化情况 | 第27-28页 |
·建设用地利用结构调整情况 | 第28-29页 |
·未利用地结构调整情况 | 第29页 |
5 诏安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方案耕地产能变化分析 | 第29-45页 |
·诏安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耕地产能变化 | 第29-32页 |
·耕地变化情况评述 | 第29-32页 |
·耕地产能核算 | 第32-36页 |
·耕地实际产能核算 | 第32-34页 |
·耕地可实现产能核算 | 第34-35页 |
·耕地理论产能核算 | 第35-36页 |
·耕地产能变化情况分析 | 第36-45页 |
·产能总产变化分析 | 第36-40页 |
·产能单产变化分析 | 第40-41页 |
·产能布局变化分析 | 第41页 |
·耕地利用强度分析 | 第41-45页 |
6 规划耕地产能变化效益分析 | 第45-54页 |
·产能变化效益综合评价 | 第45-51页 |
·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 | 第45-46页 |
·评价指体系的建立 | 第46页 |
·评价指体权重的确定 | 第46-47页 |
·评价指体计算 | 第47-48页 |
·评价指标标准化 | 第48-50页 |
·综合效益评价结果 | 第50-51页 |
·综合效益分析 | 第51页 |
·社会效益分析 | 第51-52页 |
·经济效益分析 | 第52-53页 |
·生态效益分析 | 第53-54页 |
7 诏安县耕地产能调控研究 | 第54-57页 |
·明确现状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制度 | 第54-55页 |
·掌握产能家底,统筹安排促进增产增收 | 第55页 |
·协调产业布局与粮食生产的关系 | 第55-56页 |
·创新耕地占补平衡机制 | 第56-57页 |
8 研究结论 | 第57-59页 |
·研究结论 | 第57页 |
·研究存在的不足与缺陷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