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经济法论文--商业经济管理法令论文

缺陷汽车产品召回制度法律问题的初探及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引言第10-12页
第一章 缺陷汽车产品召回制度概述第12-19页
 一、缺陷汽车产品召回制度的相关概念第12-14页
  (一) 召回第12页
  (二) 汽车召回第12页
  (三) 实施召回的主体第12-13页
  (四) 召回的客体第13-14页
 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制度原理解析第14-16页
  (一) 缺陷汽车产品召回制度的概念第14页
  (二) 缺陷汽车产品召回制度的特点第14页
  (三) 缺陷汽车产品召回制度与相关概念的区别第14-15页
  (四) 汽车召回的方式第15-16页
  (五) 汽车召回的程序第16页
 三、实施缺陷汽车产品召回制度的目的和意义第16-19页
  (一) 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保障公共安全第17页
  (二) 有利于依法解决缺陷汽车质量纠纷第17-18页
  (三) 有利于规范汽车市场秩序第18页
  (四) 有利于提高国内汽车企业的综合竞争力第18-19页
第二章 缺陷汽车产品召回制度的国际比较第19-28页
 一、美国的汽车召回管理制度第20-22页
  (一) 相关的法律规定第20页
  (二) 召回管理过程第20-21页
  (三) 特点第21-22页
 二、日本的汽车召回管理制度第22-24页
  (一) 相关的法律规定第22-23页
  (二) 召回管理过程第23页
  (三) 特点第23-24页
 三、欧洲的汽车召回管理制度第24-26页
  (一) 英国第24-25页
  (二) 法国第25-26页
 四、美、日、欧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制度的特点第26-28页
  (一) 解决缺陷汽车产品问题的机制已相对成熟第26页
  (二) 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相对较为健全和完备第26-27页
  (三) 政府的有效监管促进了制造商主动召回第27页
  (四) 有效的信息处理系统和有力的技术支持系统第27-28页
第三章 我国缺陷汽车产品召回制度第28-39页
 一、我国缺陷汽车产品召回制度的法律分析第28-34页
  (一) 我国汽车产品召回制度的法理分析第28-29页
  (二) 我国汽车召回制度的部门法基础第29-34页
 二、我国缺陷汽车产品召回制度的现状第34-36页
  (一) 相关的法律规定第34-35页
  (二) 召回管理过程第35-36页
  (三) 特点第36页
 三、我国缺陷汽车产品召回制度存在的不足第36-39页
  (一) 立法上的不足第36-38页
  (二) 制度体系上的不足第38页
  (三) 监督管理上的不足第38-39页
第四章 完善我国缺陷汽车产品召回制度的若干建议第39-54页
 一、完善我国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的法律法规第39-42页
  (一) 提高立法层次,加快配套法规的制定第39-40页
  (二) 提高处罚标准,加大经营者违反召回制度规定所应承担的相应责任第40页
  (三) 关注环保,将汽车产品存在缺陷可能产生环保问题作为召回的依据之一第40-41页
  (四) 拓宽召回的车型第41页
  (五) 建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第41-42页
 二、加强执法部门的监管职能,健全执法者考核机制第42-44页
  (一) 明确主管部门的分工第42-43页
  (二) 加强主管部门的监管力度第43页
  (三) 健全对执法部门的考核机制第43-44页
  (四) 探索性地尝试分级召回管理程序第44页
 三、设立汽车召回所需的公正、独立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和标准,建立统一、科学、权威的检测监控体系第44-49页
  (一) 我国汽车检测的主要内容第44-46页
  (二) 我国在汽车检测方面存在的若干问题第46-47页
  (三) 我国第三方检测体系的完善第47-49页
 四、进一步完善汽车市场第49-52页
  (一) 建立准入认证制度第49-50页
  (二) 加强企业设计生产中的自我约束,引用备案登记制度第50页
  (三) 建立完善的信息处理系统第50-52页
  (四) 加强召回情况反馈和社会监督第52页
 五、开展宣传,引导消费者正确对待缺陷汽车召回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59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59-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对上市公司章程反收购条款进行法律规制
下一篇: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对中小股东利益保护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