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2页 |
第一部分 巴赫金时空体理论的内容 | 第12-26页 |
一、在体裁研究中构形小说的时间形式 | 第12-17页 |
二、在经典作家个案分析中诠释小说时间形式的现代意义 | 第17-26页 |
(一) 民间广场时间——拉伯雷解读 | 第17-19页 |
(二) “处所崇拜”——歌德的历史时间意识 | 第19-23页 |
(三) 门坎时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时间形式 | 第23-26页 |
第二部分 巴赫金时空体的理论定位 | 第26-34页 |
一、小说性 | 第26-30页 |
(一) 史诗时间——回忆与体验的悖离 | 第27-29页 |
(二) 小说体裁的时间形式——现时与体验的统一 | 第29-30页 |
二、狂欢时空与人物形象的观看视角 | 第30-34页 |
(一) 仆人——窥视的欲望表达 | 第30-31页 |
(二) 骗子、小丑、傻子形象的俯视权力 | 第31-32页 |
(三) 双重人格——一体双身的两种感觉 | 第32-34页 |
第三部分 巴赫金时空体模式的意义与研究的当代启示 | 第34-45页 |
一、巴赫金时空体模式的意义 | 第34-42页 |
(一) 独特的研究方法:历史诗学的文艺方法论 | 第34-35页 |
(二) 独特的研究视角:价值观照中的时空审视 | 第35-37页 |
(三) 巴赫金小说时间形式化的现代意义 | 第37-42页 |
二、巴赫金时空体研究的当代启示:曼荼罗网 | 第42-45页 |
结语 | 第45-47页 |
注释 | 第47-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后记 | 第55-56页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