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6页 |
| ·世界石油与能源现状 | 第9-10页 |
| ·加氢脱硫研究情况 | 第10-19页 |
| ·催化剂活性组分 | 第10页 |
| ·催化剂非金属组分 | 第10-13页 |
| ·加氢脱硫催化剂载体 | 第13-19页 |
| ·氧化锌的研究 | 第19-22页 |
| ·氧化锌在有机醛醇加氢中的应用 | 第20页 |
| ·氧化锌作光催化剂的应用 | 第20-21页 |
| ·甲(乙)醇水蒸汽重整制氢 | 第21页 |
| ·CO(CO_2)加氢制备醇醚的应用 | 第21页 |
| ·在碳酸二甲酯合成中的应用 | 第21-22页 |
| ·作为脱硫剂的应用 | 第22页 |
| ·噻吩加氢脱硫机理 | 第22-24页 |
| ·选题意义及创新点 | 第24-26页 |
| 第二章 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 | 第26-31页 |
| ·主要化学试剂与药品 | 第26页 |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26-27页 |
| ·载体的制备 | 第26-27页 |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27页 |
| ·催化剂活性测定 | 第27-28页 |
| ·催化剂表征 | 第28-31页 |
| ·X-射线衍射(XRD) | 第28页 |
| ·载体比表面测定 | 第28-29页 |
| ·红外 | 第29页 |
| ·程序升温还原(TPR)、程序升温脱附(TPD) | 第29-31页 |
| 第三章 不同载体对Ni基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31-39页 |
| ·不同载体负载的催化剂活性比较 | 第31-32页 |
| ·不同载体的比表面 | 第32-33页 |
| ·催化剂还原性能的研究 | 第33-34页 |
| ·催化剂表面酸性的研究 | 第34-36页 |
| ·NH_3吸附红外谱图表征 | 第34-35页 |
| ·催化剂NH_3-TPD表征 | 第35-36页 |
| ·催化剂H_2-TPD表征 | 第36-37页 |
| ·催化剂的物相分析 | 第37-38页 |
| ·结论 | 第38-39页 |
| 第四章 载体不同制备方法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第39-46页 |
| ·载体的不同制备方法对Ni/ZnO-ZrO_2催化噻吩加氢脱硫性能的影响 | 第39-40页 |
| ·不同的制备方法对ZnO-ZrO_2复合载体比表面积的影响 | 第40-41页 |
| ·载体的制备方法对Ni/ZnO-ZrO_2催化剂还原性能的影响 | 第41-42页 |
| ·载体的制备方法对Ni/ZnO-ZrO_2催化剂吸附性能的影响 | 第42-43页 |
| ·催化剂的表面酸性研究 | 第43-44页 |
| ·载体XRD结果讨论 | 第44-45页 |
| ·结论 | 第45-46页 |
| 第五章 Co、Mo掺杂对Ni/ZnO-ZrO_2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46-53页 |
| ·不同锌锆比例载体对催化剂Ni/ZnO-ZrO_2催化性能的影响表 | 第46页 |
| ·Co、Mo对Ni/ZnO-ZrO_2催化剂加氢脱硫活性的影响 | 第46-47页 |
| ·Co、Mo掺杂对Ni还原性的影响 | 第47-48页 |
| ·Co、Mo对Ni/ZnO-ZrO_2催化剂表面吸附性能的影响 | 第48-49页 |
| ·Co、Mo对Ni/ZnO-ZrO_2催化剂表面酸性的影响 | 第49-51页 |
| ·催化剂NH_3-TPD的研究 | 第49-50页 |
| ·催化剂吸附NH_3后红外的研究 | 第50-51页 |
| ·催化剂的物相分析 | 第51-52页 |
| ·结论 | 第52-53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3-55页 |
| ·结论 | 第53页 |
| ·展望 | 第53-55页 |
| 致谢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