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五味子群体变异及类型调查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21页 |
·五味子概况 | 第9-11页 |
·五味子品种考证 | 第9-10页 |
·五味子资源分布 | 第10-11页 |
·研究的理论依据 | 第11-14页 |
·选择育种 | 第11-12页 |
·生理生化指标 | 第12-13页 |
·光合作用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0页 |
·生态及生理学特性 | 第14-15页 |
·五味子育种现状 | 第15页 |
·栽培种植情况 | 第15-16页 |
·主要成分及药理作用 | 第16-20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北五味子主要性状的遗传相关与多元回归分析 | 第21-3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1-22页 |
·试验材料 | 第21页 |
·测定项目 | 第21页 |
·统计方法 | 第21-2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2-35页 |
·北五味子主要性状的遗传参数 | 第22-23页 |
·北五味子主要性状间的相关 | 第23-28页 |
·北五味子产量的多元回归分析 | 第28-30页 |
·北五味子单果重的多元回归分析 | 第30-32页 |
·北五味子果粒直径的多元回归分析 | 第32-35页 |
·讨论 | 第35-37页 |
·主要性状的遗传参数分析 | 第35-36页 |
·性状间相关性分析 | 第36页 |
·产量的多元回归分析 | 第36页 |
·单果重的多元回归分析 | 第36-37页 |
·果粒直径的多元回归分析 | 第37页 |
·结论 | 第37-38页 |
第三章 北五味子不同变异类型的选择与分析 | 第38-6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8-40页 |
·试验材料 | 第38页 |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38-39页 |
·统计方法 | 第39-4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0-56页 |
·北五味子不同变异类型果粒直径的方差分析 | 第40-42页 |
·北五味子不同变异类型果穗长的方差分析 | 第42-44页 |
·北五味子不同变异类型单位穗长果粒数的方差分析 | 第44-46页 |
·北五味子不同变异类型产量的方差分析 | 第46页 |
·北五味子不同变异类型间五味子甲乙素含量比较 | 第46-48页 |
·北五味子不同变异类型间生理生化指标的分析 | 第48-52页 |
·北五味子不同变异类型叶片光合特性研究 | 第52-56页 |
·讨论 | 第56-58页 |
·粒径变异类型的选择 | 第56页 |
·果穗长度变异类型的选择 | 第56-57页 |
·不同变异类型产量分析 | 第57页 |
·不同变异类型的五味子甲乙素含量分析 | 第57页 |
·不同变异类型的抗性分析 | 第57页 |
·不同变异类型间光合特性分析 | 第57-58页 |
·结论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作者简历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