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2-29页 |
1 外来植物入侵对土壤生物的影响 | 第12-16页 |
·植物入侵对土壤生物的影响 | 第12-15页 |
·植物入侵影响土壤生物的机制 | 第15-16页 |
2 互花米草及其在长江口盐沼湿地的入侵状况 | 第16-20页 |
·互花米草的生物学特征及分布 | 第16-17页 |
·互花米草在长江口盐沼湿地的引入历史和分布现状 | 第17-18页 |
·互花米草入侵长江口盐沼湿地的生态影响 | 第18-20页 |
3 线虫多样性及其与植物的关系 | 第20-27页 |
·线虫多样性和生态类型 | 第20-23页 |
·线虫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功能 | 第23-24页 |
·植物对线虫群落的影响 | 第24-27页 |
4 本研究的立项依据、目的及思路 | 第27-29页 |
第二章 长江口盐沼湿地自由生活线虫区系组成 | 第29-33页 |
1 前言 | 第29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9-30页 |
·线虫的分离和固定 | 第29页 |
·脱水与制片 | 第29页 |
·鉴定与摄像 | 第29-30页 |
3 结果 | 第30-33页 |
第三章 互花米草入侵对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 | 第33-57页 |
1 前言 | 第33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3-38页 |
·研究地点 | 第34-35页 |
·采样方案 | 第35-36页 |
·环境参数测定 | 第36页 |
·线虫样品处理与分析 | 第36-37页 |
·数据分析与统计 | 第37-38页 |
3 结果 | 第38-53页 |
·环境参数 | 第38-42页 |
·线虫的数量、组成和多样性 | 第42-45页 |
·线虫的营养类群组成 | 第45-49页 |
·线虫的群落结构 | 第49-51页 |
·线虫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 第51-53页 |
4 讨论 | 第53-57页 |
·互花米草入侵对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 | 第53-54页 |
·互花米草入侵的影响在不同地点间的差异 | 第54-55页 |
·线虫营养结构的变化及可能原因 | 第55-57页 |
第四章 互花米草入侵对植物附生线虫群落的影响 | 第57-80页 |
1 前言 | 第57-58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58-62页 |
·研究地点 | 第58-59页 |
·采样方案 | 第59-60页 |
·植物群落特征与附生微藻生物量的测定 | 第60-61页 |
·线虫样品的处理与分析 | 第61-62页 |
·数据处理与统计 | 第62页 |
3 结果 | 第62-75页 |
·植物群落特征及藻类生物量 | 第62-68页 |
·线虫的数量、组成和多样性 | 第68页 |
·线虫的营养类群组成 | 第68-72页 |
·线虫的群落结构 | 第72页 |
·线虫与植物及附生藻类的关系 | 第72-75页 |
4 讨论 | 第75-80页 |
·互花米草与芦苇植株上附生线虫群落的比较 | 第75-76页 |
·影响附生线虫数量的可能原因 | 第76-78页 |
·附生线虫群落变化的生态意义 | 第78-80页 |
第五章 互花米草通过凋落物输入对分解线虫群落的影响 | 第80-104页 |
1 前言 | 第80-8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81-84页 |
·研究地点 | 第81页 |
·凋落盒的制备 | 第81页 |
·实验设计 | 第81-82页 |
·样品采集与处理 | 第82-83页 |
·线虫营养类群划分及生态参数分析 | 第83页 |
·统计分析 | 第83-84页 |
3 结果 | 第84-98页 |
·凋落物质量 | 第84-90页 |
·线虫的数量、组成及多样性 | 第90页 |
·线虫的营养类群组成 | 第90-92页 |
·线虫群落结构及其特征演变 | 第92-98页 |
4 讨论 | 第98-104页 |
·互花米草与芦苇的凋落物质量及分解过程的比较 | 第98页 |
·植物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线虫群落的演替 | 第98-101页 |
·互花米草调落物对分解线虫群落的影响 | 第101-104页 |
第六章 互花米草生长过程中根际线虫群落的演变 | 第104-122页 |
1 前言 | 第104-105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05-107页 |
·实验设计 | 第105-106页 |
·样品的收集、处理与分析 | 第106-107页 |
·数据处理与统计 | 第107页 |
3 结果 | 第107-119页 |
·植物生长状况及土壤碳、氮浓度 | 第107-109页 |
·线虫的数量、组成和多样性 | 第109-113页 |
·线虫的营养类群组成 | 第113-114页 |
·线虫群落结构 | 第114-118页 |
·线虫与土壤碳、氮浓度的关系 | 第118-119页 |
4 讨论 | 第119-122页 |
·植物生长过程中根际线虫群落的演替 | 第119-120页 |
·互花米草与土著植物生长过程中根际线虫群落的比较 | 第120-122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2-125页 |
1 主要结论 | 第122-123页 |
2 展望 | 第123-125页 |
参考文献 | 第125-147页 |
附录Ⅰ:长江口盐沼湿地自由生活线虫常见属图集 | 第147-186页 |
附录Ⅱ: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及拟投稿的论文 | 第186-187页 |
致谢 | 第187-1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