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绪论 | 第8-12页 |
(一) 选题依据 | 第8-9页 |
(二)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页 |
(三) 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四) 论文创新点 | 第11页 |
(五) 整体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第一章 元问题分析 | 第12-27页 |
一、技术的本质及其二重性分析 | 第12-19页 |
(一) 技术的本质 | 第12-16页 |
(二) 技术的二重性分析 | 第16-19页 |
二、伦理的本质及其二重性分析 | 第19-23页 |
(一) 伦理的本质 | 第19-22页 |
(二) 伦理的二重性分析 | 第22-23页 |
三、技术与伦理的一般关系 | 第23-27页 |
(一) 技术的“真”并不能保证其在伦理上的“善” | 第23-24页 |
(二) 技术上的“可能”、“可行”并不都是伦理上的“应该”、“正当” | 第24-25页 |
(三) “应该”、“正当”的阶段性、时代性 | 第25-27页 |
第二章 对技术与伦理关系理论的简要评述 | 第27-38页 |
一、技术决定论的意义及其局限 | 第27-29页 |
(一) 乐观主义技术决定论 | 第28页 |
(二) 悲观主义技术决定论 | 第28-29页 |
二、社会建构论的意义及其局限 | 第29-31页 |
三、技术伦理无涉论的意义及其局限 | 第31-32页 |
四、对其他观点的简要评述 | 第32-38页 |
(一) 荣格:回归自然与转向言语 | 第33页 |
(二) 埃吕尔:摆脱技术困境的必要条件 | 第33-34页 |
(三) 迈耶尔:技术的规范化发展 | 第34-35页 |
(四) 海德格尔对现代技术的形而上学拯救 | 第35-38页 |
第三章 技术与伦理之间必须保持合理的张力 | 第38-44页 |
一、技术与伦理保持合理张力的必要性 | 第38-39页 |
二、技术与伦理保持合理张力的可能性 | 第39-41页 |
(一) 技术与伦理的内在统一性是技术与伦理保持合理张力的基础 | 第39-40页 |
(二) 技术与伦理保持合理的张力体现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 第40-41页 |
(三) 技术与伦理保持合理张力体现了求真与扬善的统一 | 第41页 |
三、技术与伦理保持合理张力的意义和价值 | 第41-44页 |
第四章 技术与伦理保持合理张力的方法论原则 | 第44-54页 |
一、技术与伦理必须在一定界域保持合理张力 | 第44-45页 |
二、伦理必须根植于技术的土壤,谋求科学性、时代性和相对稳定性的整合 | 第45-47页 |
(一) 伦理必须与时俱进,保持自身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 第45-46页 |
(二) 伦理必须根据技术和社会发展趋势及时提出前瞻性要求 | 第46页 |
(三) 伦理必须保持承续性、连续性、相对稳定性 | 第46-47页 |
三、将技术活动拓展成为一种开放性的技术——伦理实践 | 第47-48页 |
(一) 新技术开发应用的社会公众广泛参与 | 第47页 |
(二) 科技工作者和管理决策者的伦理责任 | 第47-48页 |
四、建立健全法律问责机制,完善科技立法 | 第48-50页 |
五、克制人类欲望,构造和谐人格 | 第50-52页 |
(一) 在物质与精神、现实与理想之间保持弹性 | 第51页 |
(二) 在个体与类之间学会权衡与估量 | 第51-52页 |
六、建立合理的社会制度 | 第52-54页 |
结语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