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人口论文

对山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实证研究

中文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导论第12-15页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第12-13页
   ·本文研究的思路与主要内容第13页
   ·本文的研究方法第13-15页
第一章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综述第15-26页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界定第15-17页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概念第15-16页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类型第16-17页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统计口径第17页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综述与模型介绍第17-21页
     ·以刘易斯为代表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第17-18页
     ·费景汉-拉尼斯的二元经济理论第18-19页
     ·乔根森模型第19页
     ·托达罗的农村—城市劳动力转移模型第19-20页
     ·“推力—拉力”理论第20页
     ·斯塔克的迁移和风险多样化的推论第20-21页
   ·国内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对比第21-26页
     ·国外部分发达国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第21-23页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第23-26页
第二章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大意义第26-30页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整个国民经济的作用第26-27页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第27-30页
第三章 山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特点分析第30-37页
   ·山西省的省情特点第30-31页
   ·山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第31-35页
     ·山西农村劳动力规模和行业分布第31-32页
     ·山西农民人均收入情况分析第32-34页
     ·山西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第34-35页
   ·山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第35-36页
   ·山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第36-37页
第四章 山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测定及影响因素分析第37-48页
   ·山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测定第37-39页
     ·钱纳里估算法第37页
     ·刘易斯估算法第37-38页
     ·乔根森估算法第38-39页
   ·影响山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因素的分析第39-48页
     ·决定山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因素的实证分析第39-45页
     ·制约山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分析第45-48页
第五章 促进山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建议第48-52页
   ·改进技术,提高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第48页
   ·转变观念,实现城乡平等第48页
   ·政策保证,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第48-49页
   ·教育推动,保证农民外出有技能第49-50页
   ·市场保证,使农民进入劳动力市场自主择业第50页
   ·内部消化,缓解支柱产业吸纳剩余劳动力的难题第50-51页
   ·绝对转移,建立新村安置转移人口第51页
   ·大力发展小城镇,盘活城乡结合带第51-52页
结语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6页
致谢第56-57页
论文发表目录第57-58页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第58-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中村青年现代化素质与就业的相关性分析
下一篇:山西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