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经济法论文--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法令论文--企业法、公司法论文

股东派生诉讼运行程序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引言第9-10页
第一部分 股东派生诉讼概述第10-17页
 一、股东派生诉讼的概念与特征第10-12页
  (一) 股东派生诉讼的概念第10-11页
  (二) 股东派生诉讼的特征第11-12页
 二、股东派生诉讼与相关概念的比较第12-15页
  (一) 股东派生诉讼与股东直接诉讼的比较第12-13页
  (二) 股东派生诉讼与债权人代位诉讼的区别第13-14页
  (三) 股东派生诉讼与代表人诉讼的区别第14-15页
 三、股东派生诉讼的起源与发展第15-17页
  (一) 股东派生诉讼在英美国家的起源与发展第15-16页
  (二) 股东派生诉讼在世界各国(地区)的传播第16-17页
第二部分 股东派生诉讼的理论基础第17-23页
 一、股东派生诉讼诉权理论学说综述第17-19页
  (一) 股东派生诉讼诉权的实体法理论学说第17-18页
  (二) 股东派生诉讼诉权的程序法理论学说第18-19页
 二、股东派生诉讼诉权的程序法法理——当事人理论的拓展第19-23页
  (一) 股东派生诉讼突破“直接利害关系理论”的局限第19-20页
  (二) 特定情形下对当事人理论的拓展第20-23页
第三部分 对各国(地区)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比较研究第23-33页
 一、关于股东派生诉讼诉讼主体的比较第23-27页
  (一) 各国(地区)关于原告资格的规定第23-24页
  (二) 各国(地区)关于被告范围的规定第24-25页
  (三) 各国关于公司在股东派生诉讼中的地位的规定第25-26页
  (四) 各国关于其他股东诉讼地位的规定第26-27页
 二、关于股东派生诉讼前置程序的比较第27-30页
  (一) 各国关于诉前请求程序的规定第27-29页
  (二) 各国关于前置程序的例外规定第29-30页
 三、关于股东派生诉讼中运行程序的比较第30-31页
  (一) 各国关于股东派生诉讼中止的规定第30页
  (二) 各国关于股东派生诉讼和解的规定第30-31页
 四、关于股东派生诉讼诉讼费用负担的比较第31-33页
  (一) 美国立法中的相关规定第31页
  (二) 日本立法中的相关规定第31-32页
  (三) 我国台湾地区立法中的相关规定第32-33页
第四部分 我国股东派生诉讼的现实考量第33-38页
 一、我国股东派生诉讼的立法现状第33-34页
  (一) 对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提起股东派生诉讼第33页
  (二) 对股东派生诉讼程序性问题的规定第33-34页
 二、我国股东派生诉讼运行程序中存在的问题第34-35页
  (一) 重实体而轻程序第34页
  (二) 股东派生诉讼内在的价值没有得到很好地平衡第34-35页
 三、完善我国股东派生诉讼运行程序应当遵循的原则第35-38页
  (一) 股东派生诉讼制度构造的难题——激励诉讼与阻却诉权滥用的冲突和协调第35-36页
  (二) 股东派生诉讼程序需体现公平与正义价值第36页
  (三)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与协调国内法律体系相兼顾原则第36页
  (四) 公司自治与国家司法干预相平衡原则第36-38页
第五部分 完善我国股东派生诉讼运行程序的思考第38-52页
 一、确定股东派生诉讼的诉讼主体当事人资格第38-41页
  (一) 明确规定对原告资格的限制第38-39页
  (二) 明确规定被告的范围第39-40页
  (三) 明确公司在我国股东派生诉讼中的地位第40-41页
 二、设置股东派生诉讼的前置程序第41-42页
 三、明确设立股东派生诉讼的诉讼费用担保制度第42页
 四、明确规定股东派生诉讼的管辖权第42-43页
 五、设立并完善股东派生诉讼运行程序中的其他问题第43-49页
  (一) 股东派生诉讼的中止第43页
  (二) 股东派生诉讼的和解与撤诉问题第43-44页
  (三) 股东派生诉讼中的举证责任第44-46页
  (四) 股东派生诉讼的判决第46-47页
  (五) 股东派生诉讼的时效第47-48页
  (六) 股东派生诉讼结果的归属第48-49页
 六、股东派生诉讼判决的既判力第49-52页
  (一) 股东派生诉讼的既判力客观范围第49页
  (二) 股东派生诉讼的既判力主观范围第49-52页
结语第52-53页
注释第53-57页
参考文献第57-60页
致谢第60-6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探析
下一篇:瑕疵股权转让合同法律效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