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言 | 第8-16页 |
·项目来源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国外水体下采矿的发展概况 | 第9-10页 |
·国内水体下采矿的发展概况 | 第10-13页 |
·研究的不足 | 第13-14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水体下开采覆岩破坏规律 | 第16-22页 |
·地下开采引起的覆岩破坏与移动 | 第16页 |
·岩层移动形式 | 第16-18页 |
·移动稳定后采动岩层内的“三带”及其水文地质特征 | 第18-20页 |
·冒落带 | 第18-19页 |
·裂隙带 | 第19-20页 |
·弯曲沉降带 | 第20页 |
·覆岩破坏的几种形态 | 第20-21页 |
·导水裂隙带发育的动态特征 | 第21-22页 |
第三章 矿区地质环境研究 | 第22-33页 |
·矿区概况及开采现状 | 第22-23页 |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 | 第23-25页 |
·矿区地表水系、气候及水文特征 | 第23页 |
·含(隔)水层特征 | 第23-24页 |
·断裂构造的含(导)水性 | 第24-25页 |
·矿床涌水水源及水文地质类型 | 第25页 |
·岩体结构调查 | 第25-32页 |
·调查的意义及内容 | 第25-26页 |
·岩体结构调查 | 第26-31页 |
·岩体结构调查总结分析 | 第3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四章 矿岩力学参数确定 | 第33-41页 |
·室内物理力学试验 | 第33-35页 |
·试样的采取及制备 | 第33页 |
·试验内容 | 第33页 |
·岩块力学参数计算 | 第33-35页 |
·试验结果 | 第35-38页 |
·岩体力学参数选取 | 第38-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五章 数值模拟计算 | 第41-71页 |
·数值分析方法的选择及其基本步骤 | 第41-44页 |
·数值分析方法的选择 | 第41-42页 |
·有限元法的基本步骤 | 第42-44页 |
·计算模型及参数的选取 | 第44-46页 |
·计算模型 | 第44-45页 |
·力学模型 | 第45-46页 |
·岩体基本物理力学指标 | 第46页 |
·数值模拟方案 | 第46-48页 |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48-69页 |
·应力场分析 | 第48-65页 |
·破坏场分析 | 第65-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结论 | 第71页 |
·展望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研项目) | 第78-79页 |
附录 B (矿山江东、江西矿坑采空区纵剖面图)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