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植物虫害及其防治论文--鳞翅目害虫论文

中国西部地区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种群遗传结构研究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第一章 研究进展第12-19页
    1.1 甜菜夜蛾研究概况第12-14页
        1.1.1 甜菜夜蛾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第12-13页
        1.1.2 甜菜夜蛾危害及扩散第13-14页
        1.1.3 甜菜夜蛾防治措施第14页
    1.2 昆虫种群遗传学研究第14-17页
        1.2.1 种群遗传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内容第14-15页
        1.2.2 种群遗传学的分子标记技术概述第15-16页
        1.2.3 甜菜夜蛾种群遗传学研究进展第16-17页
    1.3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7-19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19-29页
    2.1 样品的采集与保存第19-21页
    2.2 试验材料与试验仪器第21页
        2.2.1 试验材料第21页
        2.2.2 主要试验仪器第21页
    2.3 基因组总DNA提取第21-22页
    2.4 微卫星位点的筛选、扩增及基因分型第22-26页
    2.5 凝胶电泳的检测第26-27页
    2.6 微卫星数据处理第27-29页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29-80页
    3.1 种群的检测第29-35页
        3.1.1 哈迪-温伯格平衡第29-34页
        3.1.2 连锁不平衡检测第34-35页
    3.2 种群遗传多样性第35-60页
        3.2.1 等位基因频率第35-51页
        3.2.2 等位基因多样性第51-53页
        3.2.3 无效等位基因统计第53-54页
        3.2.4 杂合度水平和遗传变异统计第54-60页
    3.3 种群遗传距离第60-64页
    3.4 种群遗传分化与基因流第64-68页
    3.5 种群遗传结构第68-77页
        3.5.1 基于 Nei’s 遗传距离的系统树构建第68-69页
        3.5.2 STRUCTURE聚类分析第69-71页
        3.5.3 主成分分析(PCoA)第71-72页
        3.5.4 分子分歧分析(AMOVA)第72-75页
        3.5.5 地理距离与遗传分化分析(IBD分析)第75页
        3.5.6 空间自相关性分析第75-77页
    3.6 种群的瓶颈效应第77-80页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第80-84页
    4.1 种群的检测第80-81页
        4.1.1 等位基因多样性和无效等位基因第80页
        4.1.2 哈迪-温伯格平衡和连锁不平衡第80-81页
    4.2 我国西部地区甜菜夜蛾种群遗传变异及遗传多样性第81页
    4.3 我国西部地区甜菜夜蛾种群间遗传分化与基因流第81-82页
    4.4 我国西部地区甜菜夜蛾种群间遗传距离第82-83页
    4.5 我国西部地区甜菜夜蛾种群谱系遗传结构第83页
    4.6 我国西部地区甜菜夜蛾种群历史动态第83-84页
参考文献第84-89页
致谢第89-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赤峰市喀喇沁地区10kV电力线路设备的故障处置与防范
下一篇:多级孔ZSM-5分子筛制备及对生物质焦油模化物甲苯的催化热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