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7页 |
第一节 资源型城市旅游开发综述 | 第8-13页 |
一、资源型城市的概念 | 第8-10页 |
二、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三、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第二节 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意义 | 第13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理论和思路 | 第13-17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3页 |
二、理论基础 | 第13-16页 |
三、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我国资源型城市的发展状况 | 第17-27页 |
第一节 资源型城市的数量和分类 | 第17-19页 |
一、资源型城市的界定、数量及分布 | 第17-19页 |
二、资源型城市的分类 | 第19页 |
第二节 资源型城市的形成和发展现状 | 第19-22页 |
一、资源型城市的形成 | 第19-20页 |
二、资源型城市的发展现状 | 第20-21页 |
三、资源型城市的基本特征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1-22页 |
第三节 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趋势 | 第22-27页 |
一、资源型城市发展的两种趋势 | 第22-24页 |
二、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方式 | 第24-25页 |
三、我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探索和现状 | 第25-27页 |
第三章 资源型城市旅游开发的 SWOT 分析 | 第27-33页 |
第一节 优势分析(Strengthens) | 第27-28页 |
一、资源开发为旅游业发展积累了部分资金 | 第27页 |
二、旅游资源丰富 | 第27页 |
三、人文环境优势 | 第27-28页 |
四、后发优势 | 第28页 |
第二节 劣势分析(Weaknesses) | 第28-30页 |
一、区位条件不理想 | 第28-29页 |
二、城市形象不佳 | 第29页 |
三、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 第29-30页 |
四、基础设施较差 | 第30页 |
五、旅游业发展基础薄弱 | 第30页 |
第三节 机遇(Opportunities) | 第30-31页 |
一、各级政府的重视 | 第30-31页 |
二、良好的国内经济形势 | 第31页 |
三、国内外旅游业发展的良好势头 | 第31页 |
第四节 面临的挑战(Threats) | 第31-33页 |
一、旅游业的区域竞争加剧 | 第31页 |
二、旅游空间竞争影响 | 第31-32页 |
三、游客旅游品位提高 | 第32-33页 |
第四章 国内外资源型城市旅游开发的模式分析 | 第33-44页 |
第一节 工业旅游模式 | 第33-36页 |
一、工业遗产旅游 | 第33-35页 |
二、现代工业旅游 | 第35-36页 |
第二节 工矿(林)区向旅游区转变模式 | 第36-40页 |
一、旅游休闲度假区 | 第36-37页 |
二、植物温室展览馆 | 第37-38页 |
三、观光农业区 | 第38-39页 |
四、森林生态旅游区 | 第39-40页 |
第三节 城市旅游模式 | 第40-42页 |
一、城市旅游的主要内容 | 第40-41页 |
二、资源型城市发展城市旅游的实践与经验 | 第41-42页 |
第四节 几种旅游开发模式对我国资源型城市的适用性分析 | 第42-44页 |
第五章 资源型城市旅游开发评价 | 第44-52页 |
第一节 资源型城市旅游开发的原则 | 第44-45页 |
一、因地制宜原则 | 第44页 |
二、生态性原则 | 第44页 |
三、差异性原则 | 第44页 |
四、旅游开发与城市规划相结合原则 | 第44-45页 |
五、产品多样化原则 | 第45页 |
六、渐进式开发原则 | 第45页 |
七、联合开发原则 | 第45页 |
第二节 资源型城市旅游开发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评价模型 | 第45-48页 |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45-47页 |
二、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47页 |
三、评价方法和程序 | 第47-48页 |
第三节 不同类型资源型城市的旅游开发综合评价 | 第48-50页 |
一、不同类型资源型城市的特点 | 第48-49页 |
二、不同类型资源型城市旅游开发评价 | 第49-50页 |
第四节 不同类型资源型城市的旅游开发模式选择 | 第50-52页 |
一、煤炭和冶金城市 | 第50页 |
二、石油城市 | 第50-51页 |
三、森工城市 | 第51-52页 |
第六章 资源型城市旅游开发的实证研究——以濮阳市为例 | 第52-58页 |
第一节 旅游开发条件 | 第52-54页 |
一、别具特色的黄河自然生态景观 | 第52页 |
二、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 | 第52-53页 |
三、典型的石油工业景观 | 第53-54页 |
第二节 濮阳市旅游开发的意义及开发现状 | 第54-55页 |
一、旅游开发的意义 | 第54页 |
二、开发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54-55页 |
第三节 濮阳市资源型城市的旅游开发综合评价 | 第55-56页 |
一、经济效益评价 | 第55页 |
二、环境效益评价 | 第55页 |
三、社会效益评价 | 第55-56页 |
第四节 濮阳市资源型城市旅游开发模式选择及开发设想 | 第56-58页 |
一、旅游开发模式选择 | 第56页 |
二、旅游开发设想 | 第56-58页 |
结语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