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森林树种论文--阔叶乔木论文--桉论文

巨桉林+草间作模式中牧草产量效应及其生理生态学特征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前言第12页
1 文献综述第12-21页
   ·林草间作的研究概况第12-13页
   ·林草复合系统的重要理论第13-14页
     ·草类在生态系统演替中的先锋作用第13页
     ·生态位结构理论第13-14页
   ·林草复合系统的结构第14-16页
     ·物种结构第14页
     ·空间结构第14-15页
     ·时间结构第15页
     ·食物链结构第15-16页
   ·林草复合系统中林分密度效应第16-17页
     ·林分密度概述第16页
     ·林分密度对林下植被生长发育的影响及林下植被的反馈作用第16-17页
     ·林分密度对林分土壤性质的影响第17页
   ·林草复合系统中林下微生境的研究第17-20页
     ·林下微生境概述第17-18页
     ·林下微生境对牧草生理生态的影响第18-20页
   ·林草复合系统生态、经济效益的研究第20-21页
     ·林草复合系统生态效益的研究第20页
     ·林草复合系统的经济效益研究第20-21页
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1页
3 实验地基本情况第21-23页
   ·试验地概况第21-22页
   ·试验材料第22-23页
   ·试验设计第23页
   ·研究内容第23页
4 间作地微生态环境因子研究第23-34页
   ·研究方法第23-25页
     ·郁闭度的测定第23-24页
     ·微生态环境因子测定第24-25页
   ·结果与分析第25-33页
     ·林草复合系统的光照效应第25-26页
     ·林草复合系统的气温效应第26-28页
     ·林草复合系统内空气相对湿度的时空分布第28-29页
     ·林草复合系统的土壤水分变化规律第29-30页
     ·林草复合系统的地温效应第30-32页
     ·巨桉郁闭度和微生态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第32-33页
   ·小结第33-34页
5 林草间作牧草的生长特性和产量第34-46页
   ·研究方法第34页
     ·牧草生长特性研究方法第34页
     ·牧草根系分布第34页
     ·牧草产量第34页
   ·结果与分析第34-44页
     ·间作对牧草植株形态的影响第34-40页
       ·间作对牧草层高的影响第34-36页
       ·间作对牧草株高的影响第36-37页
       ·间作对牧草茎直径的影响第37-38页
       ·间作对牧草叶长的影响第38-39页
       ·间作对牧草叶宽的影响第39-40页
     ·间作对牧草根系分布的影响第40-42页
     ·间作对牧草产量的影响第42-44页
       ·间作模式下牧草产量第42-43页
       ·牧草产量与间作地微生态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第43-44页
   ·小结第44-46页
6 林草间作牧草产量构成的生理基础第46-60页
   ·测定项目及方法第46-48页
     ·牧草光合生理测定第46-47页
     ·牧草水分生理测定第47页
     ·牧草抗性生理测定第47-48页
   ·结果与分析第48-59页
     ·间作条件下牧草光合生理第48-53页
       ·间作条件下牧草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第48-49页
       ·间作条件下牧草的光合日进程第49-51页
       ·间作条件下牧草光合特性第51-52页
       ·间作条件下牧草叶绿素荧光变化第52-53页
     ·间作条件下牧草水分生理第53-58页
       ·间作条件下牧草的蒸腾日进程第53-55页
       ·间作条件下牧草的水分利用效率第55-56页
       ·间作条件下牧草的水势第56-57页
       ·间作条件下牧草叶片含水量第57-58页
     ·间作条件下牧草抗性生理第58-59页
   ·小结第59-60页
7 间作条件下3种牧草生长指标综合评价及适宜郁闭度分析第60-62页
   ·数据的标准化第60-61页
   ·综合评价第61-62页
8 结果与讨论第62-68页
   ·林草间作对微生态环境因子的影响第62页
   ·林草间作对牧草生长规律和产量的影响第62-64页
     ·林草间作对牧草形态的影响第63页
     ·林草间作对牧草根系的影响第63-64页
     ·林草间作对牧草产量的影响第64页
   ·林草间作对牧草生理状况的影响第64-67页
     ·林草间作对光合生理的影响第64-66页
     ·林草间作对水分生理的影响第66页
     ·林草间作对抗性生理的影响第66-67页
   ·综合评价第67-68页
9 进一步研究方向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4页
致谢第74-75页
学习期间发表文章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川西高原松茸生态及遗传多样性研究
下一篇:水稻雄性不育突变体的细胞学研究及遗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