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1 导论 | 第7-11页 |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研究价值 | 第9页 |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9-11页 |
2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1-21页 |
·流动性与流动性过剩的概念 | 第11-17页 |
·流动性与流动性过剩的经典定义 | 第11-12页 |
·流动性过剩的现实内涵 | 第12-16页 |
·本文对流动性与流动性过剩的定义 | 第16-17页 |
·流动性过剩衡量的方法综述 | 第17-21页 |
·国外的衡量方法 | 第17-19页 |
·国内的衡量方法 | 第19-21页 |
3 流动性过剩的表现及成因分析 | 第21-33页 |
·流动性过剩的具体表现 | 第21-23页 |
·国内外各种资产价格迅速增长 | 第21页 |
·国内金融体系内流动性充裕 | 第21页 |
·经济过热与通货膨胀 | 第21-22页 |
·国内现实与理论的矛盾 | 第22-23页 |
·我国流动性过剩的结构性特点 | 第23页 |
·引起流动性过剩的国际诱因 | 第23-25页 |
·国际收支的失衡 | 第23-24页 |
·宽松的国际货币环境 | 第24-25页 |
·引起流动性过剩的国内原因 | 第25-28页 |
·长期以来“高储蓄、高投资—低消费”的经济增长模式 | 第25-27页 |
·长期增长的贸易、资本双顺差与人民币升值的滞后性 | 第27-28页 |
·国有银行改革、金融创新以及区域金融发展不平衡 | 第28页 |
·本文研究的引起流动性过剩的原因 | 第28-33页 |
·是国内外产业结构失衡在货币层面的反映 | 第28-29页 |
·是经济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失衡在货币层面的反映 | 第29-30页 |
·金融体制改革的滞后性 | 第30-31页 |
·资本市场发展的落后性 | 第31-33页 |
4 流动性过剩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 第33-37页 |
·正面影响 | 第33-34页 |
·有利于经济增长模式的转换和产业结构的升级 | 第33页 |
·有利于加快和完善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建设 | 第33-34页 |
·负面影响 | 第34-37页 |
·加大了金融市场的风险 | 第34-36页 |
·最终会使经济过热并导致通货膨胀 | 第36-37页 |
5 应对目前我国流动性过剩现状的政策与对策 | 第37-51页 |
·政府的宏观政策选择 | 第37-42页 |
·继续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 | 第37-40页 |
·增加财政投入,完善公共服务 | 第40-41页 |
·对贸易政策和外资政策的调整 | 第41-42页 |
·对汇率政策的调整 | 第42页 |
·政府可以采取的“疏导”对策 | 第42-51页 |
·抓住有利时机加快资本市场的发展 | 第42-45页 |
·加大优质金融工具供给,拓展融资渠道 | 第45页 |
·引导资金流向,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 第45-46页 |
·设立国家投资公司,为经济发展的中长期战略服务 | 第46-49页 |
·开辟多种渠道扩大消费,降低储蓄 | 第49-51页 |
6 结论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