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9页 |
临床研究 | 第9-19页 |
一、诊断标准 | 第9-11页 |
(一)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西医诊断标准 | 第9-10页 |
(二) 病情分型标准 | 第10页 |
(三) 中医诊断标准 | 第10-11页 |
二、试验病例标准 | 第11页 |
(一) 病例纳入标准 | 第11页 |
(二) 病例排除标准 | 第11页 |
(三) 病例剔除标准 | 第11页 |
(四) 病例退出标准 | 第11页 |
三、临床资料 | 第11-13页 |
(一) 病例来源 | 第11页 |
(二) 两组患儿性别分布比较 | 第11-12页 |
(三) 两组患儿年龄分布比较 | 第12页 |
(四) 两组患儿病程分布比较 | 第12页 |
(五) 两组患儿病情分布比较 | 第12-13页 |
四、治疗及观察方法 | 第13-14页 |
(一) 治疗方法 | 第13页 |
(二) 观察项目及方法 | 第13-14页 |
五、疗效评定标准 | 第14页 |
(一) 综合疗效判定标准 | 第14页 |
(二) 心电图疗效判定标准 | 第14页 |
六、统计学方法 | 第14页 |
七、结果分析 | 第14-19页 |
(一) 两组患儿总疗效比较 | 第15页 |
(二) 两组患儿临床征候疗效比较 | 第15-16页 |
(三) 两组患儿心电图早搏疗效比较 | 第16页 |
(四) 两组患儿心电图ST-T 改变疗效 | 第16页 |
(五)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心肌酶变化比较 | 第16-17页 |
(六)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肌钙蛋白I(cTnI)疗效比较 | 第17页 |
(七)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左心室功能变化比较 | 第17-18页 |
(八) 安全性指标观测 | 第18页 |
(九) 不良反应 | 第18-19页 |
讨论 | 第19-34页 |
一、祖国医学对VMC 的认识 | 第19-21页 |
(一) 病毒心肌炎病名溯源 | 第19页 |
(二) 对病毒性心肌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19-21页 |
二、立法思想 | 第21页 |
三、组方分析 | 第21-22页 |
四、现代药理研究 | 第22-25页 |
五、临床疗效分析 | 第25-27页 |
(一) 临床总疗效分析 | 第25页 |
(二) 临床征候改善疗效分析 | 第25页 |
(三) 心电图疗效分析 | 第25-26页 |
(四) 降低心肌酶疗效分析 | 第26页 |
(五) 降低肌钙蛋白I(cTnI)疗效分析 | 第26页 |
(六) 改善心功能疗效分析 | 第26-27页 |
六、现代医学对病毒性心肌炎的研究状况 | 第27-34页 |
(一) 流行病学 | 第27页 |
(二) 病原学 | 第27-28页 |
(三) VMC 发病机制 | 第28-31页 |
(四) 病毒性心肌炎西医治疗现状 | 第31-34页 |
结论 | 第34-35页 |
存在问题和展望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
查新报告 | 第40-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