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房屋建筑设备论文--空气调节、采暖、通风及其设备论文--空气调节论文--冷热负荷计算论文

多联式空调系统部分负荷特性分析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12页
第1章 引言第12-27页
   ·课题背景第12-20页
     ·我国多联机的产业发展第12-15页
     ·多联机在实际使用中存在的问题第15-20页
   ·文献综述第20-25页
     ·多联机模拟研究第20-21页
     ·多联机部分负荷特性及应用研究第21-23页
     ·多联机实际性能测量方法研究第23-25页
     ·文献综述小结第25页
   ·课题的研究内容与意义第25-27页
     ·研究内容第25-26页
     ·研究意义第26-27页
第2章 多联机数学模型的完善第27-43页
   ·概述第27-28页
   ·部件模型第28-33页
     ·制冷系统通用部件模型第28-30页
     ·管道模型第30-33页
   ·系统模型及其求解方法第33-40页
     ·基于单模块机组的控制策略耦合仿真第33-37页
     ·多模块拼装室外机组多联机的模拟仿真第37-40页
   ·仿真模型及模型验证第40-42页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3章 理想多联机的部分负荷特性第43-63页
   ·影响多联机部分负荷运行性能的因素第43-44页
   ·负荷不均匀指数的概念第44-46页
   ·连续控制下的运行特性第46-55页
     ·室内机不同开启状况下的运行特性第47-49页
     ·室内负荷分布对性能域的影响规律第49-54页
     ·两种压缩机频率控制方法的区别与联系第54-55页
   ·通断控制下的运行特性第55-62页
     ·影响COP 的因素分析第56-59页
     ·室内负荷分布对性能域的影响规律第59-61页
     ·初始相位对COP 的影响规律第61-62页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4章 室外机组形式变化时多联机的部分负荷特性第63-75页
   ·管道长度对多联机部分负荷性能的影响第63-67页
     ·不同管道长度时LR 对COP 的影响规律第63-65页
     ·不同管道长度时性能域的变化规律第65-67页
   ·多压缩机单模块室外机组多联机的部分负荷特性第67-70页
     ·多压缩机和单压缩机多联机的性能比较第67-68页
     ·多压缩机多联机的性能域第68-70页
   ·多模块拼装式室外机组多联机的部分负荷特性第70-74页
     ·室内机不同开启状况下的运行特性第70-71页
     ·多模块拼装式室外机组多联机的改进形式第71-74页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第5章 多联机运行性能实测方法研究第75-92页
   ·概述第75-80页
     ·多联机运行性能测量方法简介第76-77页
     ·室外机焓差法简介第77-79页
     ·适用于多联机性能实测的方法分析第79-80页
   ·多联机系统性能实测方法的提出第80-82页
   ·测量装置的开发第82-86页
     ·测量装置的结构第82-84页
     ·对测量传感器的要求第84-85页
     ·装置的使用方法第85-86页
   ·测量装置的精度校验第86-91页
     ·室外机连续运行时的测量精度第87-89页
     ·室外机启停运行时的测量精度第89-91页
   ·本章小结第91-92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92-94页
参考文献第94-98页
致谢第98-99页
附录A第99-102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02-103页

论文共1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实际运行调节下的空调水系统特性研究
下一篇:带回风系统中室内污染物动态浓度分布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