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积体开挖边坡变形特征分析与支护措施研究--以溪洛渡水电站左岸谷肩堆积体为例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0页 |
| 第1章 前言 | 第10-19页 |
|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 ·堆积体开挖边坡变形特征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边坡稳定性分析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边坡支护措施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 ·主要研究内容、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页 |
|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 第2章 左岸谷肩堆积体边坡工程地质条件 | 第19-38页 |
| ·溪洛渡水电站区域地质背景 | 第19-20页 |
| ·溪洛渡水电站工程地质环境条件 | 第20-25页 |
| ·地形地貌 | 第20-21页 |
| ·地层岩性 | 第21页 |
| ·地质构造 | 第21-22页 |
| ·水文地质条件 | 第22-24页 |
| ·地震及地应力 | 第24页 |
| ·坝区气候条件 | 第24-25页 |
| ·左岸谷肩堆积体边坡环境地质条件 | 第25-38页 |
| ·微地貌特征 | 第25-27页 |
| ·水文地质特征 | 第27页 |
| ·物质组成及结构特征 | 第27-29页 |
| ·开挖后坡体的变形破坏现象 | 第29-38页 |
| 第3章 堆积体开挖边坡变形特征的监测分析 | 第38-67页 |
| ·开挖边坡监测仪器布置情况 | 第38-41页 |
| ·坡体表面变形监测成果分析 | 第41-51页 |
| ·累计位移与时间关系分析 | 第41-45页 |
| ·位移速率与时间关系分析 | 第45-49页 |
| ·倾伏角与时间关系分析 | 第49-50页 |
| ·基于测点HV07-JDL的坡体变形过程分析 | 第50-51页 |
| ·坡体内部变形监测成果分析 | 第51-64页 |
| ·累计位移与孔深关系分析 | 第52-56页 |
| ·孔口累计位移与时间关系分析 | 第56-58页 |
| ·深部滑带位错与时间关系分析 | 第58-62页 |
| ·基于IN03-JDL的坡体变形特征分析 | 第62-64页 |
| ·坡体变形发展趋势预测 | 第64-65页 |
| ·小结 | 第65-67页 |
| 第4章 堆积体开挖边坡数值模拟分析 | 第67-85页 |
| ·数值模拟概况 | 第67-70页 |
| ·有限元软件ANSYS简介 | 第67-68页 |
| ·计算范围、边界条件和单元类型的选取 | 第68-69页 |
| ·岩土体本构模型的选择 | 第69-70页 |
| ·模型建立与参数选取 | 第70-73页 |
| ·计算剖面的选取及模型的建立 | 第70-72页 |
| ·岩土体参数的选取 | 第72-73页 |
| ·模型边界条件及数值模拟计算步骤 | 第73页 |
| ·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73-84页 |
| ·坡体初始状态应力分析 | 第73-75页 |
| ·坡体开挖前后变形情况分析 | 第75-80页 |
| ·坡体开挖前后应变情况分析 | 第80-83页 |
| ·模型内部追踪点分析 | 第83-84页 |
| ·小结 | 第84-85页 |
| 第5章 堆积体开挖边坡稳定性分析 | 第85-93页 |
| ·不平衡推力传递系数法基本理论 | 第85-86页 |
| ·左岸谷肩堆积体稳定性分析 | 第86-92页 |
| ·计算剖面及参数选取 | 第86-89页 |
| ·参数敏感性分析 | 第89-90页 |
| ·稳定性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90-91页 |
| ·推力计算 | 第91-92页 |
| ·小结 | 第92-93页 |
| 第6章 堆积体开挖边坡支护措施研究 | 第93-106页 |
| ·左岸谷肩堆积体开挖边坡支护措施概况 | 第93-96页 |
| ·坡体支护监测分析 | 第96-98页 |
| ·开挖边坡支护后的数值模拟分析 | 第98-103页 |
| ·施加支护后坡体应变分析 | 第98-100页 |
| ·坡体支护结构内力分析 | 第100-103页 |
| ·边坡支护后的稳定性验算 | 第103-104页 |
| ·小结 | 第104-106页 |
| 结论 | 第106-108页 |
| 致谢 | 第108-109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9-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