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勐满金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分析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引言 | 第10-14页 |
第1章 勐满金矿床成矿区域大地构造背景特征 | 第14-20页 |
·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地区地质构造基本特征 | 第14-15页 |
·“三江”地区主要构造单元划分及其基本特征 | 第14-15页 |
·“三江”地区主要深断裂和板块俯冲带特征 | 第15-17页 |
·断裂构造格局与深断裂系划分 | 第15-16页 |
·昌宁-景洪地区主要断裂带特征 | 第16-17页 |
·“三江”地区大地构造演化 | 第17-20页 |
·古生代槽-台演化及大陆敛合阶段 | 第18页 |
·特提斯洋壳演化阶段 | 第18-19页 |
·区域大地构造演化对区域金成矿的影响 | 第19-20页 |
第2章 勐满金矿床区域与矿区地质构造特征 | 第20-28页 |
·区域地层概况 | 第20-22页 |
·新元古界澜沧群(Pt_3) | 第20-21页 |
·上古生界石炭系(C) | 第21页 |
·中生界侏罗系(J)和白垩系(K) | 第21页 |
·新生界第四系(Q) | 第21-22页 |
·矿区地层岩性特征 | 第22-23页 |
·新元古界澜沧群曼来组(Pt_3m~1) | 第22页 |
·侏罗系中统花开左组下段(J_2h~1) | 第22页 |
·第四系(Q) | 第22-23页 |
·区域构造特征 | 第23-24页 |
·矿区构造特征概述 | 第23-24页 |
·主要断裂构造特征及其对金矿分布的控制 | 第24页 |
·矿区围岩蚀变特征 | 第24-28页 |
·硅化 | 第24-26页 |
·黄铁矿化 | 第26-27页 |
·褐铁矿化 | 第27页 |
·绢云母化 | 第27页 |
·粘土化 | 第27-28页 |
第3章 微细浸染型金矿石物质组成特征及成矿期次 | 第28-36页 |
·微细浸染型金矿石的矿物组成特征 | 第28-32页 |
·金矿石矿物类型 | 第28页 |
·主要矿物特征(各论) | 第28-32页 |
·矿床成矿期次与矿物生成顺序 | 第32-36页 |
·矿床成矿期次划分 | 第32页 |
·热液期成矿阶段划分 | 第32-33页 |
·矿物生成顺序 | 第33-36页 |
第4章 成矿流体热力学参数计算 | 第36-45页 |
·成矿流体成分 | 第36页 |
·成矿流体(石英)包裹体温度测定 | 第36-37页 |
·石英包裹体特征 | 第36-37页 |
·成矿流体物理化学参数计算 | 第37-42页 |
·离子重量摩尔浓度换算与盐度(S)计算 | 第37-38页 |
·成矿流体的逸度计算 | 第38-39页 |
·pH值和Eh值计算 | 第39-42页 |
·成矿流体中金迁移沉淀作用机理 | 第42-45页 |
·金-硅配合物形式迁移与沉淀 | 第42-45页 |
第5章 元素地球化学分析 | 第45-58页 |
·常量元素地球化学 | 第45-47页 |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 第47-50页 |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 第50-58页 |
第6章 同位素地球化学 | 第58-70页 |
·硫同位素地球化学 | 第58-59页 |
·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 | 第59-60页 |
·硅同位素地球化学与硅质阴极发光分析 | 第60-65页 |
·铅同位素地球化学与ESR测年研究 | 第65-70页 |
第7章 勐满金矿床成因分析 | 第70-72页 |
·“三江”地区大地构造背景与区域初始金来源分析 | 第70页 |
·勐满地区初始矿源层的形成 | 第70-71页 |
·勐满金矿床原生矿形成机理分析 | 第71-72页 |
结论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7页 |
图版及说明 | 第77-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