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英文摘要 | 第8-10页 |
前言 | 第10-12页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第12-21页 |
1 中医对急性冠脉综合症的认识 | 第12-14页 |
·历史沿革 | 第12页 |
·病因病机 | 第12-13页 |
·治疗方法 | 第13-14页 |
2 西医对急性冠脉综合症的研究 | 第14-21页 |
·概念 | 第14-15页 |
·发病机制 | 第15-16页 |
·诊断与治疗 | 第16-21页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第21-33页 |
1 试验设计 | 第21页 |
·研究对象 | 第21页 |
·ACS患者纳入标准 | 第21页 |
·排除标准 | 第21页 |
·实验过程中病例的剔除与脱落 | 第21页 |
·研究方法 | 第21页 |
2 观测指标 | 第21页 |
·dpm活性值 | 第21页 |
·安全性检测 | 第21页 |
3 实验材料 | 第21-22页 |
·外周血小板 | 第21-22页 |
·实验试剂 | 第22页 |
·主要实验器材 | 第22页 |
4 实验方法及步骤 | 第22-23页 |
·血样的采集 | 第22页 |
·富含血小板血浆(PRP)的制备 | 第22页 |
·纯化血小板悬液的制备 | 第22页 |
·血小板eNOS活性的测定 | 第22-23页 |
5. 统计学方法 | 第23页 |
6. 结果分析 | 第23-27页 |
·一般资料分析 | 第23-25页 |
·血小板eNOS活性分析 | 第25-26页 |
·安全性分析 | 第26-27页 |
7 讨论 | 第27-30页 |
·血小板L-arg/NO途径在ACS治疗中的重要性 | 第27-28页 |
·通心络胶囊治疗在ACS人群中的可行性及可能机制研究 | 第28-29页 |
·通心络胶囊的不良反应观察 | 第29页 |
·实验中存在的不足及展望 | 第29-30页 |
8 总结 | 第30-31页 |
9 参考文献 | 第31-33页 |
附录1: 综述 | 第33-39页 |
附录2: 缩略词 | 第39-4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40-41页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