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裕光临证经验总结及治疗儿童哮喘的临床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 英文摘要 | 第8-10页 |
| 前言 | 第10-11页 |
| 第一部分 戴裕光教授临证经验总结 | 第11-31页 |
| 1 戴裕光教授从医感悟辑要 | 第11-16页 |
| ·读《内经》,独上高楼 | 第11-12页 |
| ·学蜜蜂,酿百花蜜 | 第12-13页 |
| ·盖高楼,一砖一瓦起 | 第13-14页 |
| ·处方时,勿忘天地人 | 第14-15页 |
|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 第15-16页 |
| 2 戴裕光教授治疗哮喘经验总结 | 第16-20页 |
| ·急性发作期:肺气上逆为本,宜降气、宣肺 | 第16-17页 |
| ·调中焦脾胃,强化气机升降,贯彻治疗始终 | 第17-19页 |
| ·哮喘以虚为本,抓好补虚之时机 | 第19-20页 |
| 3 戴裕光教授治疗皮肤病经验总结 | 第20-24页 |
| ·银屑病,阴虚热毒 | 第20页 |
| ·皮肤痒,痒必有风 | 第20页 |
| ·自身免疫病,养肝肾之阴 | 第20-21页 |
| ·丹毒,分期而治 | 第21-24页 |
| 4 戴裕光教授治疗妇科疾病经验总结 | 第24-26页 |
| 5 戴裕光教授治疗鼻咽癌放化疗毒副反应的经验总结 | 第26-31页 |
| 第二部分 纳气定喘膏治疗儿童哮喘的临床研究 | 第31-52页 |
| 1 研究对象 | 第31-32页 |
| ·病例来源 | 第31页 |
| ·病例选择 | 第31-32页 |
| 2 研究方法 | 第32-34页 |
| ·分组方法 | 第32页 |
| ·治疗方法 | 第32-33页 |
| ·疗程 | 第33页 |
| ·观测指标 | 第33-34页 |
| ·统计处理 | 第34页 |
| 3 临床资料分析 | 第34-37页 |
| ·安全性检测 | 第34页 |
| ·一般临床资料 | 第34-35页 |
| ·疗效性临床资料分析 | 第35-37页 |
| ·实验室检查资料分析 | 第37页 |
| 4 研究结果 | 第37-39页 |
| ·疗效性结果 | 第37-39页 |
| ·实验室检查结果 | 第39页 |
| 5 病例举例 | 第39-40页 |
| 6 研究结果分析 | 第40-46页 |
| ·纳气定喘膏减少感冒发生的作用分析 | 第40-41页 |
| ·纳气定喘膏减少感冒诱发哮喘发生的作用分析 | 第41-42页 |
| ·纳气定喘膏减少运动诱发哮喘发生的作用分析 | 第42-44页 |
| ·纳气定喘膏降低外周血嗜酸粒细胞的作用分析 | 第44-45页 |
| ·纳气定喘膏升高血清免疫球蛋白的作用分析 | 第45-46页 |
| 7 讨论 | 第46-51页 |
| ·纳气定喘膏组方思路 | 第46页 |
| ·纳气定喘膏处方分析 | 第46-47页 |
| ·冬病夏治的理论 | 第47-48页 |
| ·戴裕光教授对膏方的研究 | 第48-49页 |
| ·戴裕光教授使用纳气定喘膏的三个特点 | 第49-50页 |
| ·哮喘儿童的生活调护 | 第50页 |
| ·纳气定喘膏体现了"治未病"思想 | 第50-51页 |
| ·关于纳气定喘膏未来研究的设想 | 第51页 |
| 8 结语 | 第5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 文献综述 | 第54-70页 |
| 1 经典回顾 | 第54-58页 |
| ·《黄帝内经》对哮喘的论述 | 第54-55页 |
| ·张仲景对哮喘的论治方证 | 第55-58页 |
| 2 当代名老中医治疗哮喘经验综述 | 第58-64页 |
| 3 儿童哮喘治疗现状综述 | 第64-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70-71页 |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