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1章 宋代对李清照的接受——发轫期 | 第12-27页 |
·李清照作品在宋代的传播 | 第12-16页 |
·作品的原始面貌 | 第12-13页 |
·作品的保存状况 | 第13-16页 |
·李清照作品在宋代的评论 | 第16-23页 |
·对易安诗的评论 | 第16-18页 |
·对易安文的评论 | 第18页 |
·对易安词的评论 | 第18-21页 |
·对《词论》的评论 | 第21-23页 |
·宋代对李清照生平的记述 | 第23-27页 |
·众口一词的"改嫁说" | 第23-26页 |
·零散简单的事迹记载 | 第26-27页 |
第2章 元代对李清照的接受——沉寂期 | 第27-32页 |
·李清照作品在元代的传播 | 第27-29页 |
·元代对李清照作品的评论 | 第29-32页 |
第3章 明代对李清照的接受——转折期 | 第32-47页 |
·李清照作品在明代的传播 | 第32-38页 |
·词的传播 | 第33-35页 |
·诗文的传播 | 第35-38页 |
·李清照词文在明代的评论 | 第38-42页 |
·对易安词的评论 | 第38-41页 |
·《金石录后序》与《打马图经》 | 第41-42页 |
·明代对李清照的生平研究 | 第42-47页 |
·从"改嫁说"到"辩诬" | 第42-44页 |
·为改嫁辩诬的原因探析 | 第44-47页 |
第4章 清代对李清照的接受——繁荣期 | 第47-65页 |
·李清照作品在清代的传播 | 第47-52页 |
·词的传播 | 第47-50页 |
·诗文的传播 | 第50-52页 |
·李清照词在清代的评论 | 第52-59页 |
·词家大宗的词学地位 | 第52-54页 |
·题辞与和词 | 第54-57页 |
·闺秀词人的领袖地位 | 第57-59页 |
·清代对李清照的生平研究 | 第59-65页 |
·为"改嫁"辩诬蔚然成风 | 第59-61页 |
·辩诬原因探析 | 第61-62页 |
·系统的生平整理 | 第62-65页 |
第5章 现当代对李清照的接受(78年以前)——过渡期 | 第65-73页 |
·李清照作品的传播 | 第65-68页 |
·对李清照的词学评论 | 第68-70页 |
·词作的政治化解读 | 第68-69页 |
·《词论》的价值争议 | 第69-70页 |
·李清照的生平研究 | 第70-73页 |
·辩诬与反辩诬 | 第71页 |
·年谱的编纂 | 第71-73页 |
第6章 现当代对李清照接受(78年以后)——高涨期 | 第73-87页 |
·李清照作品的传播 | 第73-79页 |
·别集、合集、选集类 | 第73-76页 |
·传记、小说类 | 第76-77页 |
·舞台、影视传媒类 | 第77-78页 |
·港台海外的传播 | 第78-79页 |
·对李清照作品的评论 | 第79-84页 |
·词作评论新视角 | 第80-83页 |
·对诗文的评论 | 第83页 |
·对《词论》的评论 | 第83-84页 |
·李清照的生平研究 | 第84-87页 |
·改嫁的争议 | 第85页 |
·生年的争议 | 第85-86页 |
·里籍的争议 | 第86-87页 |
结语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3页 |
附录 | 第93-108页 |
后记 | 第108页 |